父母健在过生日的忌讳

老人过寿有什么讲究过九不过十在很多地方都有给老人过生日过九不过十的讲究,意思就是说每逢整岁,就要提前一年庆寿,比如七十岁时就要在六十九岁庆寿,这其中的风水讲究有两点,首先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认识里面“九”这个数字与汉语中的“久”同音 。
男庆近,女庆满在风水学中给老人过生日有些地方还区分了性别,而男庆近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老年人讲究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表示祝贺.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 。
生日,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出生的日期 。以后每年的这个日子,一家人或邀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聚个餐,无论是吃寿面鸡蛋,还是吃蛋糕吹蜡烛,都是这顿饭的主题 。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
50岁为什么不能过生日?过寿是从六十岁开始,一甲子=60年,有了1甲子的人才能过寿啊 。
民间把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过大生日锯之为“过寿”,又叫“做寿” 。也就是每到老人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岁生日,儿孙们都要隆重地举行庆贺活动,祝福其长寿 。
老人过寿有条俗规:过九不过十 。老百姓认为“十”是满数,寿满即到头了,不吉利 。所以,做寿时用的都是虚岁,即把五十九岁当六十岁过,六十九岁当七十岁过,以此类推 。一般在六十岁以下不能叫“过寿”,只能称为“过生日” 。如果叫过寿,不仅会遭到人们的指责甚至唾骂,而且还要“折寿” 。俗话说:“尊亲在不敢言老”,只要父母健在,即使超过六十岁,也不能在家过寿,只能是过生日 。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 。”老一辈的传统有什么讲究?俗语的产生渠道很多,有的是来源于一些书籍典故,是由文人墨客编撰之后传播到民间,有的来源于一些地方风俗,是人们在特定地区遵循的特殊观点准则,这就让俗语增加了一些地区适用性 。古人讲究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所以很多俗语的说法就象风俗一样,不同的地区适用的说法也不同,“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就是这样的观点 。

父母健在过生日的忌讳

文章插图


母在不庆生:
本来庆祝生日是喜庆的活动,人们过生日一是为了纪念年岁的增长,二是为了纪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三是为了延续中华民族的敬老美德,让自己时时刻刻记住父母生育自己的恩情,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之所以说母在不庆生,是在一些地区,人们认为孩子的出生日就是做母亲的苦难日,所以做晚辈的不应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大肆庆贺自己的生日,这样做了就是不尊敬老人,所以也有“高堂在,不做寿“的说法,即使是上了年岁的老人,只要父母健在就不会庆祝生日 。
父在不留须的说法应该是人们根据古人的守孝传统来说的,在古时候讲究的父母故去,做子女的要做到“守孝三年“,如果做不到就是违背了孝道,所以在古代即使是做了高官,如果遇到父母故去,也要立即归乡守孝,满三年后才可重回官场任职 。在守孝期间要拒绝一切娱乐活动,要简居素食,蓄发留须来纪念哀思守孝 。正因为有这样的传统所以人们认为父母在的时候留须是对父亲的不尊重,就有咒长辈去世的说法 。
【父母健在过生日的忌讳】所以很多俗语的产生是根据当时社会人们对待事物的特殊看法总结出来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给孩子庆祝生日也变成了家里比较喜庆的活动,留不留胡须完全凭借自己的喜好,只要在生活中做到对父母的细心呵护和关照,就是最大的尽孝,完全不必靠一些不庆生,不留须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