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宫太和殿的有趣的故事

关于太和殿的历史故事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 。

关于故宫太和殿的有趣的故事

文章插图
该殿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红墙黄瓦,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 。它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种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与众之不同 。
太和殿看到的宝座是明代的雕龙髹金大椅,它在几百年风风雨雨里曾是最高皇权的象征,但在上世纪前半叶,随着朝政的动荡衰败,它曾被遗弃,失踪了近半个世纪 。
【关于故宫太和殿的有趣的故事】1915年,袁世凯篡权称帝,他把太和殿内乾隆御题的匾额对联拆去,把这张宝座也不知挪到何处去了 。椅后的雕龙髹金屏风还保留,却安设了一张特制的不伦不类的大椅,椅背特别高,而座面却很矮 。
据说袁世凯因腿短,但又想表现帝王的气派,就采用了矮面衬西式高背大椅的样式 。椅背上还有一个袁世凯的帝国国徽,这是一个由白缎制成的直径约两尺的圆形开光,上面用彩线绣成古代十二章的图案 。
到1959年才发现了原来龙椅的线索 。工作人员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旧照片上,看到从前太和殿的原状 。根据这张照片,终于在一处放残破家具的库房里,发现了一张残破的雕龙髹金大椅 。

这张龙椅从髹漆的方法和雕龙的造型看,应是明代的制作,很可能是明嘉靖重修皇极殿的遗物,清康熙重修太和殿时,经修理后继续使用,直到袁世凯时代才被丢至此处 。
1963年,故宫决定修复这件龙椅 。宁寿宫有件龙椅是乾隆年间太和殿龙椅的仿制品,只有龙头是清代的风格 。另外还发现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所坐的正是太和殿这张龙椅 。现在我们看到的龙椅正是修复后的龙椅 。
另外宝座是根据明嘉靖朝遗物残件恢复的,因此恢复后的宝座自然是明朝的风格和样式,与宝座后由清朝保留下来的屏风风格呈现不同,这从宝座和屏风上的龙纹和云纹能够十分清晰地分辨出来 。

故宫太和殿 传说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所以后来在故宫的各个地方放置了大小水缸308口,叫作“太平缸”,用来储水防火 。太和殿就是在这么多劫难下保留至今的,从它的建筑设计记忆里我们还能窥探到一些关于它的传说故事 。
太和殿俗称是金銮殿,面积相当于半个足球场 。它的长宽比例正好是九比五,代表九五至尊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 。它是皇帝举行大典礼仪的殿堂,举行的典礼包括正旦(春节)、万寿(皇帝生日)、冬至这种节日典礼,再就是一生一次的登极大典,大婚典礼,立储典礼,还包括亲征仪式 。
在太和殿登基的皇帝有雍正帝和后面的储帝 。在太和殿举行大婚的都是少年天子,因为盛年天子基本在登基前就有了嫡福晋 。在太和殿大婚的皇帝有正统帝、万历帝、顺治、康熙、同治、光绪 。宣统帝大婚时已经退位 。举行过亲征大典的只有康熙皇帝 。
太和殿共有72根大柱子,围绕宝座的六根被贴上黄金,每根柱子上都有一条巨龙 。据传说每年冬至,太阳照在北半球的角度,是一年中最低的一天 。这一天,阳光照进太和殿深处,照亮太和殿正上方的匾额上的“建极绥猷”四个大字 。太和殿藻井,中间是轩辕镜,相传轩辕镜是黄帝所造,悬挂此镜用以表示自己是正统的皇帝 。现在的轩辕镜并未对着宝座,传说是袁世凯当年窃国称帝时唯恐被砸,把宝座后移所致 。
太和殿的重心在皇帝的宝座之上 。这把最重要的椅子,却在1915年被袁世凯撤换,从此,没有人知道它的去向 。1959年,根据光绪二十六年的一张旧照片进一步查找,终于在故宫一处存放着破旧家居的库房中,发现了残破的雕龙髹金大椅,1963年修复 。
太和殿最具特点就是建筑翼角上的10尊小兽 。官式建筑使用走兽的数量,视建筑等级高下和体量大小有所不同,按惯例要用单数,一般最多不超过九个,太和殿地位至尊,有10尊小兽,在所有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小兽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故宫里有两只“猴”,一个在御花园,这另一只就是这第10尊小兽行什(行拾) 。行什人身猴脸貌似雷公,相传可以防雷和消灾免祸 。
太和殿几百年间就像一位历史见证者一样还屹立在那里,供人们继续聆听他辉煌过往的讲述 。
太和殿的传说故事?故宫里地位最高的宫殿--太和殿,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是皇上升朝的地方,太和殿建于三层汉白玉石阶上,是当时北京的最高建筑 。在殿的底座汉白玉石阶上雕有1142个龙头,龙头的嘴通于地面,每逢下雨时,积水便通过这1142个龙头流到地面上,所以便有了"千龙吐水"这一奇观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和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 之间还有个民族之间的和谐 。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 。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 。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 。在太和殿的屋顶正脊上还有一个高3.36米的大吻, 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 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在我国古代,异兽的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 。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贴金云龙图案的蟠龙柱 。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在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 。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 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 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则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 。在太和殿外还有很多的陈设,日晷: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在此处标准的北京时间,嘉量:则是乾隆年间全国的标准化计量器,在乾清宫前也有一个 。铜龟铜鹤都是长寿的动物,放置在这里也是寓意长寿 。在故宫内有大小水缸308口, 用来防火,叫做太平缸 。在太和殿外的这两个镏金大缸,重2吨,可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 。围绕着太和殿,还有一些故事 。在1908年12月,四 岁的溥仪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亲跪在宝座下,扶着他,可是溥仪却哭喊着说: "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 。"他的父亲只好说:"别哭 了别哭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以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语说这不是个好兆头 。果不其然,三年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
与金銮殿(太和殿)有关的故事金銮殿和其中的龙椅都有哪些历史故事?紫禁城,这个有着六百零八年历史的皇宫,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历史更迭,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的前人用心血浇筑成的 。那么,关于金銮殿中的龙椅,都有哪些历史故事呢?所谓的龙椅,顾名思义,上面是雕刻着龙的椅子,在古代,龙就代表这天子,普通寻常百姓家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带有龙图腾的东西的,小到水杯大到床榻,都是不允许的 。龙椅一般放在古时候大臣上早朝的朝堂上的台阶上 。龙椅一般由木头制成,再在扶手上刻上龙型图案,最后再漆上一层黄颜色的漆以表示皇家的威严 。
龙椅隐含了“第一把交椅”的意思,“坐龙椅”就是指当皇帝 。龙椅的设计考究,上雕刻有威武龙腾,饰以金漆,以显示皇帝的尊贵和高尚的地位 。相传魏征曾问过唐太宗:您知道为什么您是皇帝吗? 唐太宗说了很多结果魏征都不认同,唐太宗就问魏征:那说你是为什么?魏征说因为您坐在这把龙椅上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龙椅在中国古代皇权中的象征是和玉玺具有等同地位的 。

在1915年的时候,袁世凯窃国称帝,太和殿里的许多陈设被拆掉,龙椅也随之不知去向,可惜的是袁世凯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但是袁世凯的这把西式座椅却直到1947年才撤去 。为了保持宫廷原貌,决定重新安放龙椅 。

1959年的时候,故宫博物院专家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的旧照片上,看到以前太和殿的陈设情况,就根据照片上的龙椅式样,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处存放旧家具的库房中,发现了这座明代龙椅 。因为龙椅长期被看作普通家具,随便弃置,弄得残缺不全,后来根据有关资料,请名匠高手修复,方得以恢复往日的容貌 。这样一个有着深沉隐喻的椅子,你敢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