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屏爬黄哨山多长时间1小时多点时间, 黄哨山,又名皇上山,传说主峰乌龙岭气势雄严,如皇帝坐金銮殿,故得名“皇上山” 。黄哨山位于锦屏县东北角茅坪镇北部,距离县城10公里,海拔1029米 。该山高峭险峻,曾被称为“黔山第一险隘”,民谣有道:“黄哨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脱帽,马过要下鞍” 。
黄哨山系古代黎平走镇远、贵阳的必经之道,山脚设有驿铺 。因山势陡峭,道路险峻异常,弯处如锯齿,直处如悬针,上下行者均望而生畏 。自清水江南岸望过去,这山从江边拔地而起,高耸云端,气势磅礴 。山的海拔虽然不算很高,但却以险峻奇秀而著称 。
锦屏县黄哨山旅游景点
在清代,黄哨山是黎平、镇远两府的分界山 。而今,它又是锦屏、天柱两县的分界岭,“水倒茅流,两县各收”,山顶坳上过去筑有分界土梁、立有两县的分界石碑 。北边锦屏县一侧为青石板路,而北边天柱县一侧则为鹅卵石花街道 。过去茅坪一带有歌唱道:
镇远黎平相交界,皇上山坳两分开 。
黎平这边石板路,镇远那边是花街 。
早在元代,黄哨山即是官道所经之处 。元代设置的大土司思州宣抚司,管辖今锦屏、黎平、古州(榕江)一带地方,这一带的诸小土司与思州宣抚司的往来联系即是通过这条道路 。明永乐十一年(1413),朝廷寻借口废掉了不听管束的思州大土司,以其地建置黎平、新化、镇远、思州、铜仁等8个府,隶属贵州布政司管辖 。
因清水江中上游苗疆“阻隔”的缘故,黎平、新化两府不能取直径上省,而需往东边湖广的靖州、会同、新晃绕道进入思州后,再上贵阳 。明代中期后,黎平府官员上省大多改走直道,即黎平——新化——铜鼓——天柱——镇远,这条道便成了黎平府沟通省城贵阳的主要通道,黄哨山因其所据位置的重要成为这条通道上的要津 。
嘉庆十一年(1806),黎平知府冯兆珣捐俸银一千一百两进行整修,计砌青石板五千余级,最险的地方还在路外侧安装石扶拦杆,使山道较前大有改观,行人上下大为便利 。民国8年(1919),茅坪民众捐资对嘉庆时所未修到和年久损坏的路段进行补修,使道路“无稍残缺”,过者不致“恒嗟行路之难” 。1941年桂林至三穗公路修通,黄哨山不再是要道 。至今只是茅坪和天柱县地良等村寨少数人偶尔经过 。
锦屏县黄哨山旅游风光
锦屏县黄哨山旅游风光
登临山顶,只见远处群山逶迤,如万马奔腾 。山下众山如羊,清江若带,江上船只仿佛柳叶轻飘 。风吹草伏,松涛阵阵,顿时使人飘然欲飞,如置身尘外,感慨万千 。黄哨山历来为经过的文人墨客抒发人生感慨的胜地 。雍正时,贵州学政邹一桂按黎平学试守黄哨山时有诗道:“黄哨山高上接天,下窥万里隔云烟 。陡然身落云烟里,闲倚江楼送客船” 。
乾隆时,锦屏知县董淑昌有《早过黄哨山》诗:“第一峰头驻马看,朝烟散尽见江湍 。岭含晓色千重霁,风动天声万里寒 。故国遥腾沧海气,孤身远隔碧云端 。殊方莫怪无消息,水复山稠雁度难” 。
光绪时开泰知县赵一鹤《黄哨山》诗云:“森森万木碍晴空,林表钟声度晚风 。不向岭头回首望,那知身出绿云中;下山转较登山险,客路何如世路难 。且醉茅坪今夕酒,一灯疏影梦长安;峭壁人行若蚁悬,危栏半折补云烟 。雄心欲叱王尊驭,黄哨山高极暮天” 。民国时,阳溪龙昭灵诗《黄哨山行》亦可作证 。
黄哨山腰有1970年代黔东南州茅坪木材水运局建造的数千亩楠竹林场,诸楠竹排山塞谷,大者若钵,小者如指,亭亭玉立,妩媚多姿 。林场西边有仙人写字岩和姊妹岩两处景观 。传说写字岩上留有仙人书写的奇形怪状的文字,如有人能完全破读,小江河水则会流上黄哨山而注入清水江 。
有一道人在山上修行,见山上缺水,上下行人口渴而无水可喝,便想决心破读岩上文字,以把河水引上山来,免得行人受无水之苦 。经数年苦修,一天来到岩下破读文字,读到只剩下后边两行时,山门徐徐开启 。正在此时,对面山上忽然传来清脆甜润、情意缠绵的歌声,道人心意稍移,忍不住随声侧目,只见两个美貌无比的少女在朝他唱歌 。就在此瞬间,已开启的山门又复关闭 。道人大惊,急回眼再看岩上文字,竟然一字也认不出来 。
道人大怒,挥起尘拂朝唱歌处一晃,两个少女顷刻间变成两尊惟妙惟肖的石头,两石前后相迭,总高长均约3米,俨然姊背妹下山,妹岩后有一块石状若背篼,人们称之为姊妹岩 。姊妹岩的形成至今仍是个谜团,有待于人们作进一步破解 。
姊妹岩往西沿盘山小径行约两公里,便是以险奇著称的白水洞瀑布了 。看白水洞瀑布以从茅坪镇新建村往上行较佳 。新建村坐落在一条山冲里,百余户民居沿冲稀疏布落,一条溪水在冲间蜿蜒流淌,因其曲折,如皇袍玉带,遂得袍带溪之名 。过了新建村,袍带溪渐渐变得陡和窄,水流声也渐渐变大,水也较下游更加清澈 。
溪水和小路互相交叉,前行得逾过若干步跳岩 。过跳岩时,只见水底彩石斑斓,小鱼在其间游来串去,螃蟹在不紧不慢爬行 。越往上行,溪水被两边的高山挟挤得越小,水流声也越响 。行约两公里,只听前方轰然有声,尤若闷雷 。寻声透过密匝的树木枝叶前看,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条白色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下来,如天空垂练,在两边青山绿树映衬下最是显眼夺目,真可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扶树拉草涉水又前行,不时闻到从石缝间传出“笃笃”的石蛙鸣声,行约一公里,便到白水洞脚 。白水洞瀑布系由五级瀑布组成,远处能看到的是最大的一级 。第一级瀑布高约十米,宽约三米,脚下是一泓深潭,高水跌下激起的的水花在潭间飞舞 。水潭外缘有两个石礅,仿佛是为观赏瀑布而特设,当地人称仙人下棋 。
传说以前两石礅间还有一张石桌,可惜被大水冲坏了 。沿瀑布边缘上行百余米,见有一口圆潭,直径七八米,潭水幽清,宛若一盆碧玉,让人爱不舍离,当地人称之仙女澡盆 。从圆潭沿溪上行三百来米,来到第二级瀑布脚 。这级瀑布高约五六十米,水从两片崖壁的交接缝间泻下来,但又像尚未抖顺的白布,中间有多处折皱 。右边绝壁一片,猿猴难攀,左边稍缓,可从壁外密林间绕攀至顶端 。
从瀑布顶上攀行数十米,便到第三级瀑布脚 。这是白水洞瀑布的最主要景色,在袍带溪畔能看到的即是这一级 。它壁陡而立,高约六十米,宽约六至十米不等,中间布落有致地点缀有若干蓬水草,如一幅绣有花朵的巨大白帘从山顶挂将下来,当地人称为仙人晒布 。沿着瀑布左缘,冒着袭来的阵阵水雾,手脚并用,小心攀行 。及至瀑顶,扭头顺着水帘下俯,顿有目眩之感 。
此级瀑顶,又是第四级瀑布的瀑脚 。第四级瀑布高约二十来米,相对缓和,没有下面三级那么壁陡 。水帘从上落下,到半壁为一列天然石埂拦接,化为渠水哗哗流下,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拦水 。第五级瀑布位于第四级瀑顶上边约五十米处 。这是一条被水流长期冲击而成的斜漕,长约二十多米,宽约一米,水流甚为湍急 。站在瀑边,但觉冷风飕飕,寒意阵阵 。此处上行不远便是山顶,当地人称望楼坡,因是古代曾在此处修建用于传递军事信号的楼台而得名,现仍存有残垣 。望楼坡往东北行约一公里便是姊妹岩了 。
锦屏县有哪些旅游景点?隆里古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二零二省道旁边

文章插图
隆里古城位于黔东南州锦屏县的南部,从锦屏县城沿省道三级油路走45公里达隆里古城至黎平,距黎平县城39公里 。
文斗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
【锦屏县旅游景点】文斗苗寨位于锦屏县西部,距县城35千米,村寨坐东向西,坐落于青翠的半山上,前临滔滔清水江,后为碧绿的乌斗溪环绕,离寨不远有一处高达90余米的飞瀑,如诗如画 。全寨居住着400余户苗家,民居均系木质吊脚楼 。全寨掩映于参天古木之间,其中包括松杉、红豆杉、银杏、香樟和楠木 。
黔西南有哪些旅游景点?1.马岭河峡谷:马岭河又名“清水河”,是珠江上游南盘江的支流之一,发源于贵州盘州老厂,全长142.5公里 。在兴义市,马岭河形成了一条长70多公里、深300多米的峡谷 。它有“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的美誉,境内有数百处瀑布 。2.万峰林:万峰林由兴义东南部数千万座奇峰组成,从兴义齐一高原边缘和丰丸湖北岸海拔2000多米呈扇形散开,黄泥河东岸一直延伸到安龙、贞丰等地 。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约占兴义面积的三分之二 。万峰林被列为中国最美的三大峰林之一 。3.安龙赵迪:在安龙县东北部的北塘海子有一条名叫赵迪的大堤,是安龙的一道著名风景 。这个景点的出现和兴义地区的名人有关 。1694年,广东人邀请郭林在海子修建长堤,缓解了这里的洪水 。此后,经过乾隆、道光、光绪几代官员,又增加了韩旭亭、半山亭、省农亭、游览亭等建筑 。1848年,兴义知府张艾将赵迪大堤加高五尺,并在大堤北侧海子种植荷花,形成“水满山色,荷香混稻香”的美丽画卷 。现在安龙赵迪是贵州最好的园林 。4.放马坪:放马坪位于黔西南州兴仁市,距市区仅2公里 。放马坪总面积28490多亩,其中天然草地21000亩 。因为这里地势比较平坦,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观,所以被称为“塞外高原” 。除了草原风光,夏天还有马鞭草风光,也值得一去 。除了马鞭草花海,景区配套设施齐全,游客可以体验热气球升空、四轮越野摩托车、极限滑草、传统射箭、骑马、民族秋千等20多种娱乐项目 。5.二十四道拐:需要注意的是,二十四道拐是一个地名,是二十四道拐的一段,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1公里处 。既是抗战的高速公路,也是“史迪威路”的形象 。古称“鸦关”,势若破竹,一人守之,万人不得 。从山脚到山顶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 。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沿山势呈“S”形修建,蜿蜒盘旋至山口,全程约4公里 。
贵州四大古镇是哪四个黔东南镇远古镇、贵阳青岩古镇、赤水丙安古镇和锦屏隆里古镇 。
镇远古镇: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镇远是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 。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 。
丙安古镇:距赤水市区12公里,是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整个古镇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丙安三面濒临的赤水河 。
锦屏隆里古镇:隆里,原称龙里,清代名为隆里,谓"隆盛之理所" 。位于锦屏县西南边沿,距县城64公里,南与黎平县敖市接壤,距黎平县旅游景点天生桥23公里,隆里地带为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