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是什么意思入汛是指进入汛期 。201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了《我国入汛日期确定办法》 。汛期是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

文章插图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我国河流的补给来源有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而以雨水补给为主要,有的河流冰雪融水能够形成春汛,但是一般不会成灾 。
一般类型: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
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 。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 。
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
以上内容参考:——汛期
进入汛期,意味着什么?进入汛期意味着天气多变,各地进入一年中降雨集中期及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期,降雨强度更大、历时更长,洪涝灾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天气更加复杂多变,极端天气明显增多 。
为科学高效防汛,了解分辨汛期常见的灾害类型至关重要,汛期自然灾害可概括为气象灾害、洪涝灾害7以及地质灾害,主要由降水引起 。汛期暴雨局地性、突发性强,雨量大、危害重,常伴有大风与冰雹,并由此引发山洪爆发、河水陡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考虑暴雨、洪水两方面因素,入汛日期采用雨量和水位两个入汛指标确定 。雨量指标以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表征 。各地区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 。7—8月是全国大洪水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 。
【入汛是什么意思】暴雨天气来临之前,相关部门会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民众需要提前了解天气信息,做好应对汛期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的准备 。
汛期分为四种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出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 。
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汛期:春汛期、伏汛期、秋汛期,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凌汛期 。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青年网-【防汛科普】汛期是什么 灾害全知道
汛期是什么意思两个字概括?1、汛期是什么意思
汛期是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引起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叫汛期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
2、入汛标准是什么
根据《我国入汛日期确定办法(试行)》规定,考虑暴雨、洪水两方面因素,入汛日期采用雨量和水位两个入汛指标之一确定 。每年自3月1日起,当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或者任一入汛代表站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时,当日即确定为入汛日期 。我国的北方河流,受到凌汛威胁的主要是黄河和黑龙江,黄河的凌汛是在3月,黑龙江晚一些 。
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3、2016年我国汛期提前 偏早11天
2016年我国入汛日期确定为3月21日,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偏早11天 。通报显示,受冷空气影响,江南南部、华南东部和北部自19日起出现了较强的降雨过程 。广东北江、韩江、梅江,江西赣江上游贡水、桃江、章水,湖南湘江上游支流钟水、舜水,福建汀江等18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超警幅度0.16至2.52米 。
4、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 。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 。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