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唐朝的第一枭雄安禄山究竟是什么人?是哪里人?安禄山是霍乱唐朝的第一枭雄,他的事迹在正史中,在野史中,都有许多记载,有的事情很离奇,有的事情很荒唐,但是,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事情背后,都隐藏着什么真相呢?安禄山出生于营州,有一个小名叫做轧荦山 。轧荦山在胡语中,是战神的意思 。为什么叫做这个名字呢?他的母亲姓阿使德,本来是突厥部落的一个女巫,没有结婚,也没有儿子 。有一天阿使德氏跑到轧荦山去祈祷,回来之后就怀孕了 。于是人们都传说是轧荦山的出生,乃是神的旨意,母亲就给他取名为轧荦山 。

文章插图
轧荦山出生的那天,和古代的许多王侯将相一样,有许多离奇的征兆 。那一天晚上,天上忽然亮起道道红光,漫山遍野的鸟兽都一起鸣叫,天下一颗大流星坠落到轧荦山出身的帐篷 。于是,许多人纷纷猜测,轧荦山以后肯定是祸国殃民的大灾星 。当时的营州刺史听到了百姓的议论,也认为不同一般,就派人去打探消息,如果属实,就先杀掉轧荦山 。可是,营州刺史身边有一个人是胡人,和轧荦山的母亲同族,于是抢先告诉阿使德氏,阿使德氏急忙带上婴儿逃亡,躲到深山当中 。轧荦山出生第一天就逃过大劫 。
母亲带着小轧荦山辗转各地,渐渐的,人们就忘记了那个出生离奇的小孩 。而母亲后来也嫁给了一个突厥将军安波注,于是给小轧荦山取名为安禄山 。安禄山渐渐的长大了,才七八岁的安禄山就非常凶悍骁勇,和二三十岁的大人摔跤也毫无畏惧,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部落里的第一勇士 。少年轧荦山(战神)的名声响彻整个胡人区域 。在开元初年,突厥部落发生战争,安禄山居住的那个部落受到了攻击,安禄山的养父安波注在前方战败,慌乱之间只能独自逃生 。乱军随即攻到安禄山的家中,家里都是老人和孩子,十来岁的安禄山拿起大刀,把前来抓人的五六个官兵砍死,然后带上母亲和弟弟远远逃到别的部落 。安禄山隐瞒姓名,新的地方生活,也很快成为那里的佼佼者 。
安禄山很聪明,他精通八九种语言,对各种部落的风俗了如指掌,武艺高超,勇武过人 。而最重要的是安禄山每到一处,都能够很快和部落酋长搭上关系,取得酋长的信任 。过了三四年,到安禄山十七八岁的时候,安禄山当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官职,诸蕃互市牙郎,负责在各部落交易的时候维持秩序,调解纠纷 。安禄山的工作做的很好,但是安禄山可不仅仅安于做一个集市管理员,安禄山借着和各部落交易的时节,故意耍弄手段,让一些强大的部落在交易中的到好处,而打压那些弱小的,或者是和曾经得罪过安禄山的部落 。当一些部落酋长带上牛羊,来感谢安禄山的时候,安禄山都不收牛羊,而是和那些部落酋长结拜兄弟 。那些酋长都感谢安禄山为人仗义(当然,小部落的酋长就会痛骂安禄山了),懂得看风色,也就答应了安禄山的请求 。很快,安禄山就成为整个胡人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参与安史之乱的将领 安禄山手下猛将崔乾佑简介崔乾佑,生卒年不详,在安史之乱前就在安禄山手下效命,安史之乱爆发后,崔乾佑跟随安禄山攻取洛阳,大败唐将封常清 。
人物经历
756年1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 。叛军开始着手攻打潼关,由崔乾佑负责指挥 。潼关守军虽然在兵力上占优势,但多是未经训练之兵,战斗力与叛军无法相提并论,且主将哥舒翰又重病在身,于是选择了固守 。崔乾佑为了将唐军诱出,制造了种种假象,他把精兵都隐藏起来,只留一些老弱残兵在外招摇,还到处散布所谓陕郡叛军只有4千,且缺乏训练,不堪一击的谣言 。这些假话当然对久经沙场的哥舒翰不起作用,但却对不懂军事、且与哥舒翰有隙的宰相杨国忠发生了影响,老迈昏庸的玄宗也对这些谣言信以为真,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 。无奈,6月初四,哥舒翰率兵出关,影响大唐帝国命运的潼关大战开始了 。`
哥舒翰军虽缺乏训练,但毕竟有20万之众,实力不可小视 。崔乾佑决定占据险要,诱敌深入,然后断其退路,以求全歼唐军 。6月初七,双方会战于灵宝西原 。崔乾佑将精兵都藏于阵后,只派出万余士卒,且布阵混乱,有疏有密,有前有后安禄山简介,官军将士见了都笑叛军不会用兵 。哥舒翰看到叛军兵少,遂命令全军发起进攻 。王思礼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率众十万随后,哥舒翰自带兵3万在高丘督战 。双方刚一交战,叛军就大败而逃,官军尾随追击,毫无防备 。见官军进入狭道,叛军伏兵四起,自高地向官军投掷滚木、石块,官军大乱 。由于道路狭窄,士卒挤作一团,根本无法施展 。哥舒翰命人用马拉毡车为前队,去冲击叛军,想冲出一条路来 。崔乾佑见状,遂用几十辆草车阻住牛车,放火焚烧,并命士卒高声呐喊 。一时浓烟滚滚,官军睁不开眼,只听四周喊杀声,以为叛军在烟火之中安禄山简介,于是召集弓箭手射击,直到天黑,箭已射尽,才发现根本没有叛军 。这时崔乾佑派出进行迂回的同罗骑兵在官军背后发起了攻击,官军腹背受敌,彻底溃败了 。士卒们纷纷逃命,很多人淹死在黄河中 。叛军乘胜追击,官军后军见前军战败,也纷纷逃往潼关 。潼关外有三道重壕,原是为了阻挡叛军,此时却成了官军的死亡陷阱 。溃败的人马落入壕中,深达一丈的壕沟很快填满,死伤不计其数 。残兵逃入关中的只有8千余人 。两天后,崔乾佑轻而易举的攻克了潼关 。
潼关失守,长安已成了不设防城市 。但安禄山为了谨慎起见,并没有立即进攻长安,而是命崔乾佑驻守潼关,观察唐军动向 。6月13日清晨,玄宗仓皇出逃,留守的京兆尹崔光远向安禄山献城投降 。安禄山遂派心腹孙孝哲带兵进入长安,并命崔乾佑率军北上攻取河东诸郡,不久河东诸郡俱被攻陷 。
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叛军大将史思明在太原又被李光弼打的大败,战争主动权开始转向唐军 。同月,郭子仪鉴于河东介于两京之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遂计划首先收复河东 。他派人秘密潜入河东,与陷于叛军中的原唐朝官员秘密联络,以为内应 。
2月10日,郭子仪进兵河东 。11日,兵至河东城下,城内司户参军韩明等为内应,唐军顺利攻入城中 。崔乾佑措手不及,慌忙跳城逃脱,到城北纠集士兵反扑,又被郭子仪击败,损失惨重 。崔乾佑率残兵逃往安邑,安邑人开城放叛军入城,当人马进入一半时,突然闭门袭击,把入城叛军全部杀死 。崔乾佑侥幸并未入城,率剩余人马自白径岭逃往洛阳,投奔安庆绪 。
不久,唐军连败叛军,收复两京,崔乾佑随安庆绪逃往邺郡 。不久,叛军大将蔡思德、田承嗣等率军来援,叛军军势又复 。安庆绪派崔乾佑与蔡思德攻取河内,但未攻克 。
此时,叛军内部又不合时宜的出现内讧 。安庆绪听信谗言,杀了大将蔡思德,蔡的部下纷纷逃亡 。为了稳定军心,安庆绪任命资历老、又颇有军功的崔乾佑为天下兵马使,总揽兵权 。但崔乾佑刚愎好杀,士卒都不愿为其效力 。
758年9月,唐军集中9个节度使,以宦官鱼朝恩为指挥,对叛军发起总攻 。10月,官军攻打卫州,安庆绪亲率崔乾佑、田承嗣及大军7万来援,分为三军,崔乾佑领上军,田承嗣领下军,安庆绪自领中军 。郭子仪让弓箭手埋伏于营垒之中,自己出兵诱敌,诈败而走,叛军追击至垒下,弓箭手万箭齐发,叛军大败,安庆绪之弟安庆和被官军擒杀,官军攻克卫州 。郭子仪趁胜追击,再败叛军于愁思岗,前后杀死叛军3万多 。安庆绪率残部退入邺郡死守,派部将薛嵩向史思明求救,并说情愿将帝位让给史思明 。史思明遂发范阳兵13万援邺郡 。
759年3月,史思明在邺郡大败官军,解邺郡之围,收军屯于城南 。安庆绪担心史思明入城后夺了他的帝位,于是与崔乾佑、孙孝哲商议闭门坚守,但遭到其他将领的反对 。安庆绪无奈,派张通儒、高尚去试探史思明,史思明对他们一面大表忠心,一面厚加收买,还派安太清入城骗安庆绪说要与他分天下 。安庆绪中计,率高尚、崔乾佑、孙孝哲等人出城与史思明歃血为盟 。史思明早已埋伏了甲士,以杀父之罪杀了安庆绪,崔乾佑由于是安庆绪心腹,也一起被杀 。
大唐第一猛将!李光弼郭子仪都是他员工,他活着安禄山就不敢反最近正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提到一名猛将,他在西域战无不胜,打的突厥鬼哭狼嚎,被称为战神,居心叵测的狼卫潜入长安之后,其中一个任务就是绑架她的女儿 。这个人就是王忠嗣 。
王忠嗣,山西祁县人 。父亲王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以骁勇善战闻名军中,公元714年在与吐蕃的武街大战中战死沙场 。战后,唐玄宗追赠王海宾为左金吾大将军 。王海宾战死时,王训年仅九岁,唐玄宗见到他以后赐名忠嗣,将他收养在宫中,又让其陪忠王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练武学艺 。
开元十八年,18岁的王忠嗣离开宫廷,被任命为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参加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次恶战——玉川战役 。战前,他侦察到吐蕃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就独自率领三百精锐骑兵,乘着夜色发动突然袭击,斩首上千级,俘虏四千余人,缴获牛羊上万头,吐蕃赞普仓皇逃命 。此战堪比霍去病800骑兵夜袭匈奴之战,王忠嗣也因之一战成名 。
天宝三载,即744年,王忠嗣趁突厥大乱之机,再次出兵北进 。这次唐军的打击重点是实力较强的东方部落 。朔方军进军神速,直抵萨河内山,一路势如破竹,攻势凌厉,一举击破突厥东部军事力量 。至此,曾经称雄北方一百余年的突厥汗国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场前后延续达百年的战争,最终以大唐帝国的胜利而告终 。
天宝五年,746年,唐玄宗命王忠嗣兼任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 。当时四镇兵力总共有26余万人 。一人佩四镇之印,掌控万里边疆,劲兵重镇,这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
王忠嗣手握重兵后,“以持重安边为务”,从国家大局着眼,不再轻启战端 。他还注重发现栽培人才,名将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和李晟都曾是王的部属 。然而,王忠嗣因为幼年时与忠王李亨的关系太过密切,不知不觉就陷入到了宫廷争斗之中 。
当时,唐玄宗废掉太子后,由谁继任成为关键,其中武惠妃之子李瑁可能性最大 。李林甫勾结武惠妃,为了打掉李亨的外援,暗中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王忠嗣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 。”
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 。经过哥舒翰等人苦苦求情,王忠嗣仍被贬为汉阳太守 。第二年,王忠嗣就在悲愤中去世 。王死后仅6年,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安禄山叛变的军队其中有一部分还是王忠嗣当年指挥过的部队 。
【安禄山第一猛将】可以假设,如果王忠嗣不被贬黜,安禄山也许根本就不敢发动叛乱,那样的话,中国的历史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唐玄宗不那么昏庸无道,不错杀谁,何来安禄山安史之乱?如果不错杀四大名将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和著名宰相政治家张九龄,也许就能避免这场安史之乱 。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仅给皇室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还有老百姓也深受其苦,几乎摧毁了大唐王朝 。
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干儿子,地位尊荣可想而知 。再加上他的战功赫赫,是盛唐第一猛将,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刚烈勇猛,对兵法了解透彻,运用灵活,收服了契丹吐蕃等多支部队 。虽然他功高,但是他却对唐玄宗忠心耿耿,谁知最后却死得不明不白,暴毙而亡,这其中原委只有亲历者才能明白 。
哥舒翰是王忠嗣手下的大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喝酒,也因为酒被革职,哥舒翰在高仙芝,封常清死后,曾被委以重任,但是却被唐玄宗的疑心,故技重施杀了哥舒翰 。
高仙芝是一代名将,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带领军队,亲自征讨小勃律国 。他也许是历史上第一个远征阿拉伯帝国的唯一之人 。在安史之乱刚刚爆发时,他选择静观其变,避其锋芒,结果被唐玄宗用“畏敌罪”杀了 。
封常清原来是高仙芝的副将,由于他本身能力卓然,加上高仙芝的提携,后来他二人被称为“帝国双壁”,在安史之乱中,和高仙芝一样被处死了 。
这四名大将都是盛唐时期响当当的,能力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谁知道全都被害死,以至于安史之乱时没有了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