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的八大铁帽子王

“八大铁帽子王”指的是哪八大?清朝时期世袭的亲王郡王 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 , 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
乾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其中 , 爱新觉罗岳托和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是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 。
另外 , 清朝中后期也恩封了几个铁帽子王: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 , 其爵位并不世袭 , 每世递降一等 。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 , 用四品顶戴 。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 , 因为其祖有大功勋 , 被赐世袭不降封典 , 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 。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 , 以其旁支袭爵 。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 , 均以礼亲王居守 。满清时 , 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 。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
以下八位为“军功封”铁帽子王:
礼亲王
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奴尔哈赤次子 , 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 , 被称为“古英巴鲁图” 。清太祖死后 , 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 , 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 , 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为帝 。代善顺治五年病逝 , 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 , 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著名学者 , 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 , 昭琏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 。末代礼亲王叫世铎 , 清帝退位后去世 。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 , 12人袭爵 , 2人被夺爵 。
睿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 。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 , 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 。皇太极死后 , 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 。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 , 安抚百姓 , 制定章法制度 , 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 , 年仅39岁 , 灵柩回京时 , 顺治亲自在东直门迎接 。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 , 庙号 “成宗” , 神主附太庙 。后来苏克萨哈等攻奸他种种不法 , 被废掉尊号 , 黜出宗室 , 毁陵墓 , 家产人员入官 , 此后百余年无人感议论此事 。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下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 , 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 , 其爵世袭罔替 , 追谥曰“忠” , 配享太庙 。其身后无子 , 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 。睿亲王世袭共传 11世 , 不算追封的 , 共8王 。
豫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15子多铎 。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 , 从此明朝没有成规模的抵抗 , 崇德元年封豫亲王 。清军入关后 , 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 , 南明弘光帝出降 。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 , 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 , 其中2人被夺爵 。
肃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长子肃武亲王豪格 , 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 。清军入关后率领大军西征川陕 , 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 。豪格与多尔衮不和 , 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被夺爵 , 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 。顺治八年世祖亲政 , 为长兄昭雪 , 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 。清帝退位后 , 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 , 死于1922年 。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
庄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 。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 , 又随军攻破南京 , 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 。顺治十一年硕塞死 , 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 。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 , 其中2人夺爵 。

解放后的八大铁帽子王

文章插图

郑亲王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 , 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奴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6子) , 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 。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 , 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 。顺治十二年去世 , 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 , 咸丰十一年文宗死 , 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 , 端华赐自尽 。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 , 17王 。其中五人夺爵 。
克勤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 。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 , 功劳卓 , 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 。岳托作战勇敢 , 但性格狂妄傲慢 , 屡屡被申斥 , 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 , 太宗两次免其死罪 。清兵入关后 , 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 , 崇德三年病逝军中 。诏封克勤郡王 , 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 。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 , 其中3人夺爵 。
顺承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 。其父为代善第三子萨哈辚 , 萨哈辚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 , 屡建战功 , 崇德年间病死 , 追封颖亲王 , 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 。顺治元年他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 , 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 , 顺治九年去世 。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 , 其中三人被夺爵 。
什么是八家“铁帽子”王关于lz的问题嘛 , 我们一个一个说 。
首先是铁帽子王 , 简单的说吧 , 铁帽子是“世袭罔替”的俗称 , 是和“延代降袭”相对的 。
清朝的爵位制度 , 为了防止爵位越来越多 , 就普遍采取降袭的制度 。举个例子来说 , 老爸是亲王 , 儿子再继承的时候就是郡王 , 孙子就是贝勒 , 以此类推 , 一般降到不如八分公为止(当然也有特殊的) 。
铁帽子就不同了 , 其实这个说法很形象 , 既然帽子(爵位)是铁的 , 那当然是千年不变 , 万年不坏的了 。所以铁帽子的王爵 , 老爸是亲王 , 儿子还是亲王 , 以后的子子孙孙都是亲王 。这就叫做世袭罔替 。
当然了 , 既然是世袭罔替 , 那就人数不能太多 , 否则一个国家里没别的 , 光是王爷了 。终清一代 , 先后出过11位铁帽子王 。不过其中有三个是雍正年间和清朝末年出现的 , 所以一般不被人认同 。于是乎广为熟知的就剩下了八大铁帽子王 。
这八个人都是清朝立国初期爱新觉罗家的王公贵族 ,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军功赫赫 。要知道满清是马背上得天下 , 没有军功 , 就不可能有爵位 。此八人以王室贵戚之尊 , 加上高干的功劳 , 就成就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了 。
1、礼亲王(曾改作康亲王 , 后又改了回来):第一代礼亲王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代善 。这个人就不用说了 , 四大贝勒之首 , 差一点成了皇位继承人 , 可惜后来被一个与后母通好的小阴谋闪了腰 , 白白丢掉了皇储的位子 。虽然皇帝运差了点 , 但人还算聪明 , 放下身段支持弟弟皇太极继位 , 结果成就了自己的一世尊荣 。判断精准、立场坚定是代善的过人之处 , 在复杂的斗争中 , 他总能找到最正确的方向 , 从而让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吃亏 , 不得不让人感叹 , 姜还是老的辣呀 。代善这个王爵 , 不论从地位、资历、功劳还是势力 , 那都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 。
2、睿亲王(曾停袭了一百多年 , 后又恢复):第一代睿亲王多尔衮 , 恐怕是八大王里知名度最高的了 。大清能入主中原 , 这位煊赫之极的皇父摄政王功不可没 , 虽然也是没能做了皇帝 , 但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个万年不衰的世爵也不赖(嗯嗯 , 可惜多尔衮一辈子没儿子 , 后来的爵位是由他弟弟多铎的儿子继承的 , 其实也不错 , 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多尔衮功劳大大的 , 无人能抹杀 , 虽然死后被顺治皇帝开棺戮尸 , 爵位荣誉一撸到底 , 可终究历史无法亏待他的贡献 , 一百多年后的乾隆皇帝替这位先王平反昭雪 , 这才又延续了睿亲王爵的香火 。
3、豫亲王(曾改作信郡王 , 后又改了回来):第一代豫亲王多铎可算得上是清朝皇室里一员虎将了 , 当然 ,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是和多尔衮一个娘的亲兄弟 。要说多铎的子孙有福气啊 , 一家子占了两个铁帽子亲王 , 真是别人羡慕不来的(多铎把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死后 , 多铎的后人也受了点牵连 , 亲王给降成郡王 , 好在乾隆时又恢复了过来 , 还多赚了个睿王的名额 。所以说 , 是非得失真不能一朝判定 , 但多尔衮和多铎这对兄弟实在算得上世世代代荣辱相连了 。
4、郑亲王(曾改作简亲王 , 后又改了回来):第一代郑亲王济尔哈朗可真真是个人物 。八家铁帽子王除了他 , 全都是努尔哈赤的后人 , 只有济尔哈朗是旁支舒尔哈齐的儿子 。济尔哈朗的父亲舒尔哈齐、哥哥阿敏分别在清太祖、太宗朝落马 , 只有他不但屹立不倒 , 最后还落了个世袭罔替 。当然 , 济尔哈朗是真挺有本事的 , 虽然军功上差一点 , 但是政治上牛啊 , 而且韬晦的本事无人能及 。你想想 , 能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多尔衮的手下安居高位 , 那得有多高的境界才能稳得住 。最厉害的是 , 这个跟摄政王齐名的辅政王在多尔衮死后第一个站出来替顺治皇帝出气 , 把多尔衮批斗了个体无完肤 , 乃至挫骨扬灰 。而顺治皇帝跟济尔哈朗的感情更是比亲爷俩还亲 , 济尔哈朗死的时候 , 顺治那个悲痛啊 , 呼天抢地的责问老天咋不让俺叔叔长命百岁呢 。能有这么完美又善始善终的人生 , 济尔哈朗实在不易 。
5、肃亲王(曾改作显亲王 , 后又改了回来):上面四个都是跟皇太极一辈的王爷 , 也就是满清的第二代成员 , 下面的三位则是第三代了 。首先就是第一代豪格 , 豪格是清太宗的长子 , 年纪比他小叔叔多尔衮还大 , 从小的南征北战 , 可是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 。而且他还是皇帝的儿子 , 手握重兵 , 是皇太极死后 , 唯一能跟多尔衮抗衡争位的人物 。不过豪格也是命不好 , 他老妈原本是皇太极的继室 , 也是正儿八经的大福晋 。可惜后来满蒙联姻的风潮开始了 , 皇太极从科尔沁娶回来一个政治地位极高的格格(孝端皇后) , 所以豪格他娘只能为国牺牲 , 把正室夫人的地位给人家让出来 , 而豪格也从嫡出沦为了庶出 。好容易熬到自己羽翼丰满 , 老爸也驾崩了 , 却又出来个更牛气的叔叔跟他竞争 , 最后俩人势均力敌谁也没当成皇帝 , 这才便宜给了六岁的小顺治 。后来豪格先多尔衮死了 , 被多尔衮好一番报复 , 不过世事轮回 , 没多久多尔衮也死了 , 极其憎恨多尔衮的顺治当然得给自己的哥哥讨回公道 , 于是乎 , 肃亲王爵从此也就千载不破了 。
6、承泽亲王(后改作庄亲王):这个亲王有点轻 。跟其他那七家子比 , 实在是不占分量 。第一代承泽亲王叫硕塞 , 是皇太极的第五个儿子 。要论军功 , 他跟其他长辈们相比不值一提 , 甚至连独当一面的时候都没经历过 。他能够成为世袭亲王 , 完全是拖了血缘的福 。顺治皇帝曾经下旨说过“硕塞不当在贵宠之列 , 兹以太祖孙故 , 加锡王爵 。其班次、俸禄不得与和硕亲王等” , 说明了硕塞能得到王爵完全是因为他的身份 , 后来曾经被降为郡王 , 但最终仍旧复位亲王 。不得不说 , 顺治对这个哥哥还是相当照顾的嘞 。
7、克勤郡王(曾改作平郡王 , 后又改回来):别看是郡王 , 第一代克勤郡王岳托那绝对是爱新觉罗家第三代的佼佼者 。岳托是代善的长子 , 是个文武兼备的全才 , 凭着自己的能力 , 一步步从台吉上升至亲王(曾封成亲王) , 那可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不仅如此 , 这位兄台还聪敏过人 , 有情有义 , 代善能够选择支持皇太极 , 岳托是背后出谋划策不可忽略的人物 。但是他也是太过正直了 , 不满皇太极清洗政敌的做法 , 公然为受冤的贝勒、公主鸣不平 , 最后还为了保住自己妻子的性命大大得罪的皇太极(岳托娶了姑姑哈达公主的女儿 , 皇太极为了消除莽古尔泰的势力处死了哈达公主 , 结果娶了哈达公主另一个女儿的豪格怕受牵连 , 也把自己的老婆杀死了 。但岳托不肯 , 想尽办法护住了妻子的性命 , 也因此得罪了皇帝) 。得罪皇帝的下场总不会很好 , 岳托是三天两头受罚 , 后来连王爵也丢了 。直到最后死在战场上 , 皇太极才还给了岳托一个郡王的称号 , 由此有了克勤郡王的承袭 。
8、顺承郡王:第一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是八王中唯一一个第四代人物 。勒克德浑是代善的孙子 , 颖亲王萨哈廉的儿子 。他之所以能成为世袭郡王 , 沾了不少老爸萨哈廉的光 。萨哈廉是少有的几个在皇太极面前超级有人缘的王爷 , 以至于他死了之后皇太极还总是在梦里见着他 。等到勒克德浑建功立业的时候 , 已经是入关之后的事情了 。凭借着不错的功绩和父亲的荫蔽 , 勒克德浑顺利的搭上了铁帽子王的末班车 , 成为了最后一家世袭罔替的王爷 。
嘘 , 总算说完了 , 语无伦次了一点 , lz就凑合着看吧 。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级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14级 , 其中惟亲王郡王可以称为“王”;按袭爵方式可分为“世袭罔替”、按次降级两类 , 按来源来说可分为功封、恩封两种 , 前者是指清朝开国时期军功卓著者 , 后者则指治国有为、皇帝降恩特封者 。
清初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8人 , 皆以有定鼎军功获封 。清代中晚期又先后有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4人 , 以恩封获得世袭罔替之荣 。
扩展资料

1、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 , 满洲正红旗人 。清朝宗室大臣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 , 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
2、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 阿巴亥第二子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 。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3、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 ,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 , 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 , 满洲镶白旗旗主 , 时人通称十王 ,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 爵位世袭罔替 。
4、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 , 满洲正蓝旗人 。清朝宗室大臣 , 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 , 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 , 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
【解放后的八大铁帽子王】5、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 , 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 , 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 。满洲正蓝旗人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 , 晋封为和硕肃亲王 , 同年六月 , 掌管户部的事务 , 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 , 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 , 翌年四月班师 。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 , 被降为郡王 。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 , 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
6、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 , 又名硕色 , 号霓庵 , 清朝宗室 , 满洲镶红旗人 , 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
7、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 , 满洲镶红旗人 。清朝宗室大臣 , 开国元勋 , 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 , 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
8、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 , 满洲正红旗人 。清朝宗室大臣 , 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
人民网--清代的铁帽子王不"铁":有错必惩戴帽人随时更换
-八大铁帽子王


清朝8大铁帽子王都是谁?8大铁帽子王与其他王有什么不同吗?谢谢了 , 大神帮忙啊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 , 其爵位并不世袭 , 每世递降一等 。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 , 用四品顶戴 。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 , 因为其祖有大功勋 , 被赐世袭不降封典 , 即俗称所谓“8大铁帽子王” 。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 , 以其旁支袭爵 。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 , 均以礼亲王居守 。满清时 , 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 。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以下八位为“军功封”8大铁帽子王: 8大铁帽子王之礼亲王:代善 代善(1583—1648) , 清初宗室大臣 。满族 , 爱新觉罗氏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 。初封 大贝勒 , 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 并称四大贝勒 。四十四年(1616)后金建立后被封为和硕贝勒 。在努尔哈赤诸子中 , 代善一系还是最显赫的一支 。在他的8个儿子中 , 3人被封为亲王 , 2人被封为郡王 , 1人被封为贝子 , 1人被封为辅国公 。在清朝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中 , 代善祖孙三代就占了3个 , 即代善首封的礼亲王爵 , 其子岳讬首封的克勤郡王爵 , 其孙勒克德浑首封的顺承郡王爵 。生母:元妃佟佳氏 , 名哈哈纳扎青;胞兄:褚英 , 努尔哈赤长子;胞妹:东果格格 , 努尔哈赤长女 。和硕礼亲王世系表: 1 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代善 2 巽简亲王 爱新觉罗满达海 3 巽亲 王 爱新觉罗常阿岱 4 康良亲王 爱新觉罗杰书 5 康悼亲王 爱新觉罗椿泰 6 康修亲王 爱新觉罗崇安 7 康简亲王 爱新觉罗巴尔图 8 礼恭亲王 爱新觉罗永恩 9 礼亲 王 爱新觉罗昭梿 10 礼安亲王 爱新觉罗麟趾 11 礼和亲王 爱新觉罗全龄 12 礼恪亲王 爱新觉罗世铎 13 礼敦亲王 爱新觉罗诚厚 8大铁帽子王之郑亲王:济尔哈朗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 , 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奴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6子) , 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 。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 , 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 。顺治十二年去世 , 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 , 咸丰十一年文宗死 , 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 , 端华赐自尽 。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 , 17王 。其中五人夺爵 。8大铁帽子王之睿亲王: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后金(清朝的前身)的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 。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降生在赫图阿拉 , 生母阿巴亥 , 姓乌拉纳喇氏 。顺治七年十一月 , 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 。行猎时坠马跌伤 , 医治不得要领 , 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 , 享年只有39岁 。灵柩运回北京 , 顺治帝追尊他为义皇帝 , 庙号成宗 。多尔衮的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行 , 埋葬在北京东直门外(今新中街三条3号附近) 。据正史记载 , 故多尔衮只在松锦之战前生得一女 , 没有男性后代 。曾过继其胞弟多铎的儿子 , 多尔博 , 继承睿亲王这个铁帽子亲王 , 顺治曾把多尔衮的爵位消除 , 就是削的这个多尔博 , 乾隆时平反 , 复位 。2005年 , 广州一名男子曾自称是多尔衮的第十世孙 , 并声称多尔衮被摘庙号后 , 家族一直不敢张扬 , 但满族专家及爱新觉罗族後人均公开质疑其真确性 。8大铁帽子王之豫亲王:多铎 多铎(1614年—1649年) , 满族人 , 爱新觉罗氏 , 努尔哈赤第十五子 , 生母为清太祖太妃乌喇那拉氏阿巴亥 , 与十二阿哥阿济格、十四阿哥多尔衮为同母兄弟 。顺治四年(1647)七月加封辅政叔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三月染天花疾亡 , 享年仅三十六岁 。和硕豫亲王世系表: 1 、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 2 、信宣和郡王 爱新觉罗多尼 3 、信 郡王 爱新觉罗鄂扎 4 、信 郡王 爱新觉罗董额 5 、信 郡王 爱新觉罗德昭 6 、豫良亲王 爱新觉罗修龄 7 、豫 亲王 爱新觉罗裕丰 8 、豫 亲王 爱新觉罗裕兴 9 、豫厚亲王 爱新觉罗豫全 10 、豫慎亲王 爱新觉罗义道 11 、豫诚亲王 爱新觉罗本格 12 、豫 亲王 爱新觉罗懋林 8大铁帽子王之肃亲王: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7年) , 清肃武亲王 ,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长子 , 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 。皇太极死后 , 因与多尔衮争夺皇位而结怨 。顺治五年 , 因其隐瞒其部将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 , 当年三月死去 , 年仅三十九岁 。豪格死后 , 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顺治八年 , 顺治帝亲政后 , 为豪格平反 , 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 , 并立碑 。顺治十三年 , 豪格被追谥 , 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 , 称肃武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 , 入太庙 。和硕肃亲王世系表: 1 、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豪格 2、 显懿亲王 爱新觉罗富绶 3 、显密亲王 爱新觉罗丹臻 4 、显谨亲王 爱新觉罗衍潢 5 、肃勤亲王 爱新觉罗蕴著 6 、肃恭亲王 爱新觉罗永锡 7 、肃慎亲王 爱新觉罗敬敏 8 、肃恪亲王 爱新觉罗华丰 9 、肃良亲王 爱新觉罗·隆懃 10 、肃忠亲王 爱新觉罗善耆 8大铁帽子王之庄亲王:硕塞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 。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 , 又随军攻破南京 , 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 。顺治十一年硕塞死 , 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 。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 , 其中2人夺爵 。8大铁帽子王之克勤郡王:岳托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 。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 , 功劳卓 , 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 。岳托作战勇敢 , 但性格狂妄傲慢 , 屡屡被申斥 , 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 , 太宗两次免其死罪 。清兵入关后 , 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 , 崇德三年病逝军中 。诏封克勤郡王 , 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 。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 , 其中3人夺爵 。8大铁帽子王之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 。其父为代善第三子萨哈辚 , 萨哈辚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 , 屡建战功 , 崇德年间病死 , 追封颖亲王 , 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 。顺治元年他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 , 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 , 顺治九年去世 。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 , 其中三人被夺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