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语是什么意思

止语是什么意思行动_静止_说话和沉默 。
多泛指人的行为言谈 。对“止语”而言很多人会理解成“不说话,当哑巴”!但这只是字面的意思,真正的止语可比我们所知道的高深很多哦!换种方式来说 。
就好比你做错了,但别人说了你,当时你是沉默的,但你的心中切并不会沉默,而是胡思乱想!真正懂得止语的人,遇到是非,反思自己,承认自己有错 。
止语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对自身素养的体现,内心的止语是没有妄念 。不打妄想,闲话不说,杂念不生 。多说一句不如少说一句,少说一句不如不说?止语不是没有礼貌,是真正尊重 。
自己清净了,也为他人留出一个自由的空间 。静默来自于你的内心,而非外面的世界 。学会无诤,才能安住内心的平静 。懂得沉默,才能体悟空性的智慧 。
所谓止语,并非只是语言的止息,而是内心的无念无住,回归更深的醒觉与自由,在沉默与独处中,才能真正懂得修持 。
止语是上等的智慧,止心是上等的律己是什么意思?止语”即保持沉默,“止心”原意为“遏制欲望”、“清心寡欲”,即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 。
沉默是上等的智慧,平静是上等的律己 。
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 。真正的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你发觉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
扩展资料:
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 。而我们作为在校的学生,处在向迈进社会过渡的时期,更是有数不清的纪律和规则来要求我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
但是,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90分及以上过关 。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三十五条 各科目考试的合格标准为:
1、科目一考试满分为100分,成绩达到90分的为合格;
2、科目二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的,成绩达到90分的为合格,其他准驾车型的成绩达到80分的为合格;
3、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满分分别为100分,成绩分别达到90分的为合格 。
扩展资料:
摩托车科目一50题,满分100分,所以一题是2分 。摩托车科目一考试内容包括驾车理论基础、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相关知识 。在车管所进行的,驾照申请者必须通过的一种许可考试 。摩托车科目一考试,一般要求答50道题,每题2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及格分数线为90分,也就是最多可以错五道题才可通摩托车科目一考试 。
科目一又称科目一理论考试、驾驶员理论考试,是机动车驾驶证考核的一部分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考试内容包括驾车理论基础、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相关知识 。在车管所进行的,驾照申请者必须通过的一种许可考试 。驾驶员理论考试举办时间由各地车管所自行安排 。
注意事项:考试需要带上身份证等文件(具体向驾校询问),由驾校统一接送考场 。
“止语.是上等的智慧 。止心,更是上等的律己”意思是什么?“止语.是上等的智慧 。止心,更是上等的律己”
“止语”佛教用语,指的是清净身口意三业 。俗话叫“闭口禅”是一种修行很高的境界!止语分为两“心止”和“口止”简单来说,心中清净,不生妄念 。
“止语”是什么意思闭嘴不说话 。

止语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拼音zhǐ注音ㄓˇ


部首止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4画
五笔86HHHG五笔98HHGG仓颉YLM郑码II
四角21100结构单一电码2972区位5425
统一码6B62笔顺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止zhǐ(ㄓˇ)
1、停住不动:止步 。截止 。
2、拦阻,使停住:止痛 。禁止 。
【止语是什么意思】3、仅,只:止有此数 。不止一回 。
闭禅是什么意思不知何为闭禅,只知闭口禅 。
闭口禅又称为止语或禁语,属于佛教用语,指的是禁止自己说话,为减少口业,消罪免灾,减少自己的罪业 。
“闭口禅”,在佛教又叫“止语”或“禁语”,即禁止自己说话 。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于身、口、意三业所致,若消除此三业,可速得解脱;禁语目的之一即为减少口业 。僧人行“止语”或“禁语”时,自备一小木牌,上写“止语”或“禁语”二字,遇人欲与己言谈,则出示该牌 。
何证闭口禅,所谓闭口,意为减少口业,消罪免灾,减少自己的罪业 。所谓人世天注定,为人者,无语何来罪业?所谓是开口即罪,闭口禅正是己身开口到极点,心亦有所悟,方行闭口禅,闭之人口,方得大果 。
“口乃心之门户”,口闭心沉 。此处一静,万物皆景;此口一闭,万籁皆胜;此心一沉,万象可爱 。
明代高僧、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在其《竹窗随笔》“静之益”中说:古人云:“二十年不开口说话,向后佛也奈何你不得 。”旨哉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