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由明代才子解缙等人编纂而成,保存了中国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七八千种古籍 。《永乐大典》的成书,还要追溯到600年前 。1403年,永乐帝朱棣命令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类书 。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文章插图
解缙很快完成了任务 。永乐二年(1404)十一月即向皇帝呈送了初稿,名为《文献大成》 。但永乐帝并不买账,于永乐三年(1405)下令重修 。在这种“文化总动员”之下,朝野上下两千多人继续编书 。永乐五年(1407),第二稿完成 。这一次,永乐帝很满意,赐名《永乐大典》 。
扩展资料:

永乐六年(1408),《永乐大典》完成抄写,即为正本,藏于南京文渊阁 。由于体量巨大,书成之后,永乐帝并没有翻阅过几次 。此后的弘治皇帝和嘉靖皇帝对其颇为喜爱,尤其嘉靖帝,手边常备着一两册,成了“案头书” 。
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中着了一把大火,给嘉靖皇帝提了醒 。他命令大臣缮写《永乐大典》副本,“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以备不虞” 。
人民网——《永乐大典》600年风雨飘摇今何在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你知道是什么吗?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你知道是什么吗?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
《永乐大典》是编于明朝永乐年间,起初在洪武年间就已经有计划要编一部旷世著作,但由于立国不久,百废待兴,国家还没有具备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去编如此著作,更何况洪武时期朝廷还在改革和涉及洪武的几个大案,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编撰,于是就搁置了起来 。朱棣当了皇帝后,由于它是靖难中夺得了皇位,为了证明自己更适合继承皇位和秉承太祖遗志,所以他要通过文治武功来表明自己对皇位的正统性,于是开始了北征大漠和编修典籍 。如此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编典籍将所有的文人士子笼络到自己的身边,从而不对他的皇位构不成威胁 。
那么话说到这里,这一部《永乐大典》内容丰富到怎么样的程度呢 。在永乐元年朱棣动起了修书的念头决心要编一部集,经史子集、戏曲工艺、医卜星象、天文地理、政治制度、奇闻异见等等于大成的文章典籍 。于是乎下诏命解缙担任编纂,经一年的时间解缙收集编写成一部名为《文献大成》的书呈给朱棣御览 。朱棣看了后甚是不满,认为只是儒家一家之言,并不符合他的要求 。于是重新命精通各家的姚广孝来担任监修,于是这个编纂队伍一时间人数增加了达三千人之多 。在永乐五年终于定稿,后来朱棣亲阅之后大为满意赐名为《永乐大典》 。这本书先后共花了五年编修完成 。保存了14世纪以前的中国历史地理,人文宗教与其他百科文献等等;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旷世著作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我国明朝永乐年间修的这一部著作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
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辑入先秦至明代各类古书八千种,是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早的百科全书 。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
《永乐大典》历史影响
《永乐大典》由于卷帙浩繁,参加纂修人员众多,因此前后体例不一,前后错互舛误之处,亦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巨大价值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有万书之书之称,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
《永乐大典》收录的典籍除比较正规的儒家典籍、史传百家、历代文集等,还收录了大量的方舆志乘、小说戏曲、医学方技、道佛典籍等,所以历代学者都把《永乐大典》看作辑佚之渊薮,他们在其中爬梳整理,把分散在各卷中的典籍汇总起来,使许多佚书得以重现人世 。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以上内容参考-永乐大典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1]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