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常用输液药种药

脑梗用什么中药好?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有很多,其中常用的药物包括苏合香丸、血栓通、安宫牛黄丸、脑心通胶囊等,可通过抗凝、降低血液粘滞度、抗氧化等作用,来治疗脑梗塞:【脑梗常用输液药种药】

脑梗常用输液药种药

文章插图

1、苏合香丸: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于治疗中风急性期中脏腑之阴闭证 。现代研究发现苏合香丸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作用,对脑梗塞也有治疗作用;
2、血栓通:血栓通片可活血化瘀,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的作用,适用于脑梗塞的急性期及恢复期;
3、安宫牛黄丸:该药可以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可用于治疗热病如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等病症 。现代研究发现,安宫牛黄丸还具有促醒、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
4、脑心通胶囊:本药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脑梗塞 。
当然,中药的治疗效果不能单纯的以其理化性质决定,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理法方药紧密结合,根据病情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进行药物的搭配调整,才能取得药到病除的效果 。同时也应在正规医院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滥用,以免危害身体健康 。
脑梗塞用什么药治疗最好脑梗塞用什么药治疗最好?治疗脑梗塞最新药物就是二次研发成功的中药 。根据不同发病时间,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脑梗塞分急性发作期、康复期、后遗症期;出院后的3~12周内是脑梗塞的最佳康复期,这段时间是疾病症状恢复最理想的阶段,需要选择有效的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坚持长期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锻炼逐渐改善症状,可以按摩理疗等辅助治疗;坚持用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的二次研发成功中药,对肝肾胃等器官都没有损伤,选择片剂比胶囊易吸收并且便于吞咽,减轻了老年人服药的心理压力;有利于脑梗塞导致的吞咽困难的病人用药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中,还有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包括认知功能、言语功能和肢体运动康复治疗 。发病后的两年内是疾病的康复期,同样需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逐渐改善,此时的治疗方法同上,主要就是观察脑梗塞症状的改善情况,适当调整用药,坚持长期治疗,做好二级预防 。脑梗塞治疗贵在坚持,长期用药、康复锻炼症状会逐渐改善,平时多注意控制血压血脂正常,低盐清淡饮食,避免情绪激动等,希望早日康复!
脑梗塞特效药想知道治疗脑梗塞特效药,首先要清楚中药治疗脑梗塞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活血化瘀治疗、芳香开窍治疗和活血化瘀、芳香开窍双重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芳香开窍双重治疗方法兼具以上两种中医疗法的特点,是有效率最高的中医治疗方法,代表药物为天欣泰 。
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要防止复发并继续改善症状,让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除注意清淡饮食,功能锻炼,控制好血压血脂外,最重要的还是可靠用药对脑梗塞病因的持续性防治,即做好二级预防 。二次研发中药天欣泰较一般药物具有质量标准稳定、药效清楚、工艺科学、剂型合理的优点 。具有扩张动脉,增加动脉血流量,减少耗氧量之功效;同时抑制血小板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抗血栓形成,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作用,治疗脑梗塞同时防止复发 。
得了脑梗塞,输液应该用什么药好脑梗塞是一个容易复发的疾病,但其发病主要与动脉硬化及血液粘稠度有关,防治动脉硬化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非单纯打几天点滴就能解决,需要从生活起居到坚持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注意,长期规律地口服抗动脉硬化,抗血栓的药物同样可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西药如拜阿司匹林,中药如二次研发成功的现代中成药天欣泰,都是脑梗塞患者预防不可缺少的良药 。另一方面,输液并非百益无害 。实际上,由于点滴是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内,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性,如输液反应、静脉炎;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 。因此,只有在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况导致不能口服药物时,才有必要进行静脉点滴 。作为一般医疗原则:能口服的药物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药物就不要静脉点滴,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 。
(高分)脑梗患者用什么注射药(输液)见效最快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左额颞顶叶脑梗塞 。CT扫描左额颞顶叶大片低密度灶,其范围相当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中线结构略向右偏移 。右放射冠见一腔隙样梗塞灶 。
左侧颞叶脑梗塞 。CT增强示低密度区呈脑回状强化 。
右额、顶叶出血性脑梗塞 。梗塞后17天,CT平扫示低密度区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影,密度不均,代表梗塞内出血 。
左颞顶叶脑梗塞(超急性期,发病4小时) 。T1加权(上图)示左颞顶叶皮层下区略低信号影 。同一层面T2加权(下图)示左颞顶叶病灶呈高信号影 。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塞呈高信号影 。
[病因病理]
脑梗塞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 。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 。引起脑梗塞的原因较多,主要的是脑血管阻塞及脑部血液循环障碍2种 。
脑血管急性闭塞后,最初4h-6h缺血区逐渐出现脑水肿,12h后脑细胞开始坏死,但梗塞区与正常脑组织尚难区别 。24h后至第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侧支循环开始建立 。从第2周开始,脑水肿逐渐减轻,但梗塞区组织坏死及液化更明显 。虽已建立较充分的侧支循环,但可有部分病人在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的同时,梗塞区的血管壁因缺血性损伤通透性增高,可形成出血性梗塞 。
[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梗塞大小、部位 。临床上表现为头晕、头痛,部分病人可出现呕吐及精神症状,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 。大小便失禁以及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 。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1)急性期:一般把发病后头5天作为急性期 。病变区水份增加在CT图像上造成两种效应,一是病变区密度减低,皮质和髓质缺乏密度差异,早期这种密度减低一般不显著,多呈楔形,与受累动脉的供血范围一致,边界模糊;另一是由于水份增加使病变区体积变大而造成的占位效应或肿块效应,轻的表现为病变区脑组织肿胀,脑沟、脑油消失,重的表现为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即所谓脑内疝,占位效应的程度与脑梗塞面积有关,面积越大,占位效应越显著 。上述两种效应一般在发病后第3一5天达到极点 。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的脑梗塞出现CT上的变化最早需要3~6小时,晚的要等到24小时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才出现典型表现 。如果临床上有典型的脑梗塞症状而CT表现阴性时,应该在短期内复查CT,以免漏诊 。
(2)亚急性期:指发病后第6~21天,水肿明显吸收,占位效应减弱或消失 。多数情况下也是低密度,边界较急性期清楚;但有少数病人表现等密度病变,不易发现,即所谓“雾”状效应,原因是病变区内一些密度高低不同的成分混合在一起的平均效应(水、类脂质、空腔等低密度物质混合血液、钙化、铁质等高密度成分) 。此时作增强扫描,非常有助于诊断 。注射造影剂以后,典型的脑梗塞表现为脑回样增强,梗塞区大脑皮质的脑回和基底神经节的神经核团增强 。
(3)慢性期:21天以后,缺血坏死的脑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遗留含脑脊液的空腔,合并胶质增生,病变区仍为低密度,与脑脊液相似,边界清楚,但体积缩小,表现为患侧脑室扩大,蛛网膜下腔包括脑裂、沟、池增深增宽,皮质萎缩 。
(4)腔隙性脑梗塞:多数位于基底节或大脑半球深部脑白质,病灶大小在1.5cm以下 。一般没有脑室系统受压移位等占位效应 。
(5)出血性梗塞:CT表现的特点是低密度梗塞的背景上有散在、不均匀的高密度出血区 。与血肿不同,其密度不如血肿高,亦不如血肿均匀一致 。
2.MRI表现:
脑缺血lh之后就可发生脑组织水含量增加,从而引起MRI信号的变化,MRI显示脑梗塞优于CT 。缺血主要影响Tl和T2弛像时间,即两者均延长 。在缺血早期,有大量水分子聚集,而随血脑屏障受损大分子物质漏出尚未发生,T1和T2延长最为明显 。这时在 T1加权像上,缺血区为低信号,在 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 。T2加权像对显示梗塞更为敏感 。随着梗塞发展,血管源性水肿开始发生,蛋白质渗进缺血区,所以 Tl和 TZ的延长不及早期阶段那么长,从而影响信号强度的变化 。MRI对检查出早期后颅窝的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因CT检查常有伪影而效果欠佳,而早期治疗又与预后关系密切 。
MRI对梗塞区内的亚急性出血甚为敏感,T1加权像在原脑梗塞的T;加权信号减低区内出现淡薄的高信号区,T2加权呈均匀高信号强度改变 。脑梗塞发展方式为:占位效应消失,然后萎缩和遗留下一软化灶 。软化灶呈T1和T2弛豫时间延长的表现,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与急性脑梗塞灶相比,脑软化灶的边缘更清楚 。
[鉴别诊断]
需与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脓肿鉴别 。病灶的形态、增强后的强化形式有助于鉴别 。
http://big5.jkw.cn/jkzx/ailmentfull/1/10/8/index.html
脑梗塞的食疗方
处方:瘦猪肉50克,大蒜瓣20克,猪尾菜6克,黑木耳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精盐4克,味精2克,加水适量煮烂熟 。连汤食用,每日一顿 。
脑梗塞为老年常见多发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一旦发病就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 。发生药物反应也是常有的事 。食疗验方的优点是对身体有利而无害,可以长期食用,且少毒副作用 。患者不妨留心观察,照方试用,以验证疗效 。
建议你进入下面的网站看看,里面是脑梗塞的各种知识,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
脑梗塞——大中华健康网:
http://www.jkw.cn/jkzx/ailmentfull/1/10/8/
脑梗塞的救护措施: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
1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 。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 。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
3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 。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 。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 。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
4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 。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 。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 。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
回答者: huacailin - 状元 十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