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范畴定义
①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内在性和条件性 。
②主观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并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
2、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具有强制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导致失败 。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主体条件 。因为规律具有内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规律;规律具有条件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条件、利用规律 。
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透过现象达到事物本质的过程,所谓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人通过实践按照自己的尺度去安排原来的客观世界.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⑴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为了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的活动就必须合乎客观规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不能实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
望采纳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的关系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指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人们在遵循并改造事物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结果,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即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们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成语,揠苗助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个心急的宋国人为了使稻子快点长大而把他们从土地里拔高了一些,但这些却违背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终于得不偿失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在稻子的自然生产周期过程中浇水施肥,精心照料,呵护它们成长,这样才能真正取得丰收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到底是人与物斗争的哲学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一种表现 。客观规律性是物对人的结束,主观能动性是人对物的突破 。从经济学角度举个例子:假定a想开办一家公司 。这里面a要遵循经济规律的结束,比如说价值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客观规律性 。而a的主观能动性就在于在遵守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更加住重管理,效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 。这些都需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能动性的发挥来反抗物质规律的束缚,单这仅仅是反抗而已,是不能真正地突破与颠覆 。事实上只能充分认识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能动性 。如果随意发挥则要么碰壁,要么受到规律的惩罚 。这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人的意识活动都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与否,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客观规律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规则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
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文章插图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内在性和条件性 。主观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并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是客观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存在和是否发挥作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客观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 。规律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扩展资料
根据马克思的实践主义存在论,客观存在是实践的内在要素,相应地,客观规律是实践的内在联系 。我们确实可以在认识过程中尽量去排除不同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的干扰,努力争取“主观符合客观”,把握客观规律;我们却无法将人的存在、为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从客体对象中排除,任何客体对象都只能是在人的自为存在背景上面呈现出来的 。
因此,当我们谈到任何一个客观对象时,它的所谓“客观性”,只是相对于我们“当下的”意识而言,即它是独立于“这一次”的意识、先于“这一次”的认识而存在的;它仍然是在实践域内 。而意识同样是实践的内在要素,因而客观对象仍在此前的意识域内,即最终不可能独立于意识、外在于意识 。
面对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这样做:
1、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2、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
3、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
:客观规律性
: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