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是多少岁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古称知命之年是指多少岁知命之年是指五十岁 。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

文章插图
1、释义: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
2、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
释义: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 。
3、用法:作宾语;指50岁,用于男性
4、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知命之年以致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
扩展资料其他年龄称谓
1、花甲:指60岁 。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2、古稀:指70岁 。

3、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

4、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春秋时期《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
5、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战国《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
6、耄: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7、耋:年八十曰耊 。

8、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

9、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
—知命之年

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各代表多少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 。
《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
古稀出处: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 。
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 。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 。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各代表多少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福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古称知命之年是指多少岁一、知命之年的名词解释:
知命即知天命,意思是懂得天命,源于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论语》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故“五十而知天命”其实也是“五十而畏天命” 。
知命之年也被称为“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即是懂得天命,也指学有所成,现今人们多用“知天命”或“知命之年”来指人到了五十岁 。
二、知命之年的出处:
《论语为政篇》中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故后人遂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来作为年龄称谓 。知命之年即五十岁 。
三、知命之年的健康知识:
1.忌烟酒 。不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不宜饮酒过度,更不能吸烟,更别说知命之年的半百老者了 。
2.忌劳累 。知命之年的人抵抗力会明显下降,弱过度劳累,很容易积劳成疾 。
3.忌忧愁 。知命之年的人若常常沉浸在忧愁里,将会加速衰老 。
4.忌懒惰 。知命之年的人若不注意运动,健康状况将急剧恶化 。
5.忌动怒 。经常动怒的人会伤害心、肺、肝等重要部位,对知命之年的人来说尤为明显 。
四、其他年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也叫“总角”
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女
及笄: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也叫“加冠”
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也叫“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也叫“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不惑是几岁,耄耋是几岁,知天命是几岁,期颐是几岁?不惑之年是指多少岁->40岁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
二八年华---十六岁 。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
而立之年---三十岁 。
不惑之年---四十岁 。
知命之年---五十岁 。
耳顺之年---六十岁 。
花甲之年---六十岁 。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
从心之年---七十岁 。
古稀之年---七十岁 。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命之年( )耳顺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多少岁?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 40)知命之年( 50)耳顺之年( 60)海甲之年(60 )古稀之年( 70)

古稀之年是多少岁古稀是70岁 。下面有一个排表,可以看看 。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知命之年 是50岁
[zhī mìng zhī nián]
[释义]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
[出处]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呀是50岁而知天命
知命之年指的是多少岁?;知命之年是多少岁呢在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男子和女子都有一个称谓,比如弱冠之年的男子可以结婚了,而立之年的男子可以自立,不惑之年的男子对人生不再遗憾,不惑之年接下来就是知命之年,那么你知道知命之年指的是什么年纪吗话不多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知命之年是多少岁
知命之年指的是什么年纪知命之年是形容男子的,当男子到了五十岁,通过岁月的积累,此时他已经能能明辨事理而不容易被迷惑,并且知道自己的命运,所以人们常说“五十知天命” 。这时候的男人已步入老年,岁月给他留下了很多沉淀,从而认清了自己的人生 。
二、知命之年的出处
知命之年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在《论语·为政篇》中有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三、知命之年的含义
人的一生很长,在这段时间里,人们总会遇到很多事情说不清也道不明,但到了50岁,男人应该要知道自己的命运: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不怨天;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知道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懈怠 。
四、其它古代年岁
1、舞象之年
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 。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
2、破瓜之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
3、加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4、结发
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
5、弱冠
年满20岁的男子 。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