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否正确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价值对不对并说明理由?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种观念会使自己的行动带有功利性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这两句话中,有两对矛盾交叉存在着:一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一是为自己和为别人的矛盾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否正确】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否正确

文章插图

如果不分清楚这两对矛盾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能清楚地说明问题 。先说说为自己和为别人的矛盾 。为自己就是利己,为别人就是利他;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在伦理道德领域中是长期存在的研究论题 。
比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一种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为别人服务的正确的价值观,是一种具有奉献精神的观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和倡导的价值观 。
扩展资料: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实质上仍是与“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相联系的 。
虽然“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由“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这一观点而来,但在实际上,“主观为自己”仍是偏重于人的自然的动物性,把人看作与动物一样为了自己生存竞争而不择手段 。
把“主观为自己”当作立足点,容易导致自私自利 。而自私自利又容易导致对他人的损害 。这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口号貌似公允、合理, 实质上不过是利己主义的又一表现形式 。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并不能必然导出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重视,甚至会走向利己主义 。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否正确 。无产阶级是没有国界的是否正确 。找出相应的解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错误 。分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合理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它以个人为目的,以他人和社会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虽在实现个人目的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也为社会做了一定贡献,但其实质是利己主义的,自身不能解决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冲突 。
无产阶级是没有国界的是正确的
无产阶级的根本纲领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他们的事业没有国界,也没有民族界限 。
怎样看待“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属于合理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念,认为个人在追求一己私利的时候,一只“看不见的手”会把个人引向为社会造福的轨道上来 。在这里,自己的需要永远是目的,而他人只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 。所以,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主观为自己”并不一定表现“客观为他人” 。虽说为自己和为他人在一定情况下并不矛盾,但并不是说二者之间没有矛盾 。从个人与他人的定义上讲,个人与他人就是相对立的概念 。各种利益矛盾的存在和客观环境的复杂性 , 尤其是在社会生产 尚未极大丰富的情况下 , 会造成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足而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未能满足的情况,这都可能形成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和集体利益之间发生矛盾 。在为自己和为他人之间发生矛盾时, “主观为自己” 的人常常会只顾自己 , 而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 所以 , 相对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就变成不确定的东西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打着折中主义的旗号,又为自我又为他人,似乎很全面、很合理,但从根本上看 ,“主观为自己” 才是其出发点和立足点, 而“客观为他人”只不过是从属的、附带的性质,是可有可无的极不确定的东西 。“客观为他人”, 是围绕着“主观为自己”的轴心而旋转的 。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只能在个人利益首先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兼顾 。实际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核心是“为我”,“为他人”只是一种掩饰和遮盖 。“客观为他人”相对于“主观为自己”这一核心而言,之所以是从属的、不确实的,还因为在“主观为自己”的主观动机的支配下,其所付诸的行动并不必然产生利他人的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也可以不利于他人 。主观动机的为我性不可能保证客观效果的为他性,这就造成“客观为他人”得不到保障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实质上仍是与“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相联系的 。虽然“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由“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这一观点而来,但在实际上,“主观为自己”仍是偏重于人的自然的动物性,把人看作与动物一样为了自己生存竞争而不择手段 。把“主观为自己”当作立足点,容易导致自私自利 。而自私自利又容易导致对他人的损害 。这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口号貌似公允、合理, 实质上不过是利己主义的又一表现形式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并不能必然导出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重视,甚至会走向利己主义 。这就是为什么持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观点的人会觉得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的原因 。对此,青年学生应有一种清醒认识,不能把它当成人生观来指导人生,更不能把它作为社会的主要价值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