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的来龙去脉

庚子赔款的来源与去向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与德﹑法﹑俄﹑英﹑美﹑日等11国驻华公使,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其中第六款规定,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息4分(4%),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关也归海关管理 。这项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彻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社会 。各国的分配率以俄国最多,计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都不足1% 。还本付息定在上海办理,先由汇丰﹑德华﹑道胜﹑汇理﹑正金五银行经收 。次年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设行,参加组成银行委员会,所收本息摊交各国所定银行 。清政府以关税收入仅能抵偿旧借外债,为筹还赔款计,将年额2121万余两摊派各省﹑关,从而引起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 。在偿还该赔款时银价跌落,各国坚持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到1905年,镑亏积欠120万英镑(合银800万两) 。4月26日清政府为支付这项差额,向汇丰银行借款100万英镑,年息5厘,20年还清,本息合计1525000镑 。以关税及山西省烟酒税厘金作抵,债票按97%在伦敦发行,市价 99%~103% 。这项借款实际是庚子赔款的追加负担 。
庚子赔款是哪一年的事?1900年为庚子年 。
“庚子赔款”,指的是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 。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 。
“庚子赔款”,事发1901年,现在是2020年,距今已有119年了 。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
辛丑条约 中的赔款为啥不叫“辛丑”赔款??而为“庚子”赔款??辛丑条约中的所涉及的赔款,因为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规定,所以也叫庚子赔款 。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全权代表清政府,同这11个国家在北京正式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各国和约》,简称《辛丑条约》(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丑年而得名) 。
楼主,明白了吗?
民国是因为哪些原因,才承认庚子赔款的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这一年是庚子年,义和团打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帜,慈禧太后利用这一点,扬言要跟各列强宣战 。结果这帮列强带着几千人,就攻占了紫禁城 。打仗跟闹着玩一样,义和团也没有什么刀枪不入的本事了,几千洋人带着几千清朝的老百姓,就把紫禁城给端了 。

庚子赔款的来龙去脉

文章插图
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跑到了陕西,但是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一直留在这里可不是办法 。为此在第二年的辛丑年,慈禧太后派李鸿章和11个列强国家签订了著名的《辛丑条约》 。
条约签到手软的清朝,多签一个条约好像也没什么,但是这次的赔款足有1亿5千万两白银,清朝国库掏空了也拿不出来 。
为此列强们早就给慈禧太后想好办法了,拿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分期付款,年利息按照4%来计算,可以分39年,这比房贷的30年还长点,这笔钱就被称之为庚子赔款 。
清华大学的由来和庚子赔款的关系
列强有11个,4.5亿两白银,也必须要分摊才行 。其中所占份额最高的是沙俄,足有28.97%,美国所占的还没有日本多,只有7.32% 。
赔了5年以后,清朝驻美国公使梁诚向美国人提出,清朝的百姓因为这笔钱,每天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因此恨透了白种人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似乎也认为赔款负担过重,所以在梁诚查阅资料证明赔款数额过多的情况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氏答应了退还部分庚子赔款 。
西奥多·罗斯福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老罗斯福总统正式开始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但是这笔钱并不是直接给清朝政府的,而是用来帮助中国办学所用,并且其中一部分是用来帮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用的 。
在美国和清朝的共同商议之下,清华学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成立了,每年,清华学堂都需要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由来 。
其实庚子赔款很多国家都不了了之了
按照约定,庚子赔款需要赔偿39年之久,分期时间越长,那么多承担的利息就越多,这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当时的清朝政府已经是千疮百孔了,老百姓的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列强们还能从这里搜刮到什么?除了民怨似乎剩不下什么了 。
为此从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美国便将部分超额的本息退还给了清朝,当成了留学基金来用 。民国十三年(1924年),更是退回了1250多万美元的本息,专门作为中国的教育基金 。
庚子赔款各国所占比例
一战过后,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了,所以他们的庚子赔款就不用给了 。沙俄在这一年也不存在了,但是新诞生的俄国只是让咱们晚点给,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才放弃了俄国部分的庚子赔款,也给中国当成教育基金了 。
民国十四年(1925年),这一年比较关键,因为法国、日本、英国、比利时、意大利以及荷兰等国,全部答应了退回庚子赔款的余额,用来给中国作为教育经费 。
为什么民国要承认清朝的庚子赔款?
其实很多人不能理解,庚子赔款是清朝跟列强的债务,后来袁世凯灭了清朝,已经结束了封建王朝,为什么北洋政府和后来的民国政府依旧都承认庚子赔款呢?
其实最早庚子赔款是清朝政府以海关关税作为担保的 。到了民国以后,当时的海关关税,除了支付庚子赔款以外,还有富余的部分 。也就是说如果民国政府要想保住海关关税,就必须要承认庚子赔款 。甚至在抗日战争期间,因为中日还没断交宣战,所以民国政府还是在支付给日本庚子赔款 。也就是说一边在挨打,一边在送钱,这就是现实 。
很多人把感情带入国家大事之中,这属于封建思想的残留
个人意志力能够决定国家大事的走向吗?当然是不能的,除非处于独裁统治封建时代 。在现代国家发展的方向,不是个人意志力所能够直接决定的 。
利益才是最关键的事情,比如说庚子赔款这件事,其实就是利益上的纠葛 。不能因为讨厌日本,所以就不给庚子赔款,因为这么做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除了解气 。所以说庚子赔款自始至终,都是列强作为主动方的赔款 。人家要你给钱,你就得给,不让你给了,你就不用给
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何国民政府竟然还继续支付对日本的庚子赔款?在近代史上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当中国开启全面抗战的时候,还在接着给日本支付庚子赔款 。可能在正常人的想法中,两个国家都开始打仗了,之前的赔款也就没了意义 。实际上当时的赔款,也是无奈的做法 。如果不继续赔偿的话,中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就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当时落后的中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
1、为了维持中国的信誉
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衰退,直到20世纪初期才开始逐渐好转 。庚子赔款指的就是慈禧太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当时约定要给8个列强国赔偿4.5亿白银 。后来民国政府推翻了清朝,这个赔款就落到了民国政府手上 。虽说当时中日已经开战,但是由于国势衰退,在外面有很多的国债 。庚子赔款的保持,也是为了维持中国在其他各国心中的信誉 。如果当时停止赔款的话,恐怕对国家的形势更加不利 。
2、为了保证关税
清政府在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是用海关的关税来作担保的 。就算是中国国势衰退,其他各国也有保护中国海关的必要 。如果海关关税不保的话,那么他们的赔款也就会消失 。当时不继续给日本赔款,日本就会强行切断海关,这样的损失可比赔偿要多 。也正是由于这点,民国政府才不得已为庚子赔款继续付账 。民国政府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为了保全大局,要知道关税的收入,也是可以用来支援战争的 。
3、双方没有宣战
【庚子赔款的来龙去脉】在二战的时候有一个法律,叫做《战争法》 。这个法律对于弱势国是有一定帮助的,日本当时为了获取利益并没有直接宣战 。而中国期待有其他条约可以解决战争,也就没有宣战 。在法律上来说,这就不属于国家之间的战争关系 。可是到后来日本的做法越来越过分,民国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正式宣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