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是干什么的

太和殿是干什么的太和殿是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 , 也用来接受朝贺 。

太和殿是干什么的

文章插图
太和殿是举行封赏大典的地方 , 明清两代皇帝无论是登基、结婚 , 还是过节、宣布退位诏书都在这个地方接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而且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 , 可以说是充分的发挥了这座宫殿的作用 。
太和殿又被老百姓们称作金銮殿 , 因为它的设计非常豪华 , 充满了金钱的味道 , 让人羡慕 。这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 , 到现在也被称为东方三大殿之一 , 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大殿 。
太和殿建筑特点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 。它面阔十一间 , 进深五间 , 长64米 , 宽37米 , 建筑面积2377.00㎡ , 高26.92m , 连同台基通高35.05m , 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的建筑 。
殿前有宽阔的平台 , 称为丹陛 , 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 , 铜龟、铜鹤各一对 , 铜鼎18座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 , 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 , 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 , 周围环以栏杆 。
以上内容参考:—太和殿
太和殿是干什么用的太和殿是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 , 也用来接受朝贺 , 还曾举行过殿试 。明清时期的二十四位皇帝都曾在太和殿举行过很多盛大的典礼 , 比如皇帝登基、大婚、册封皇后、命令将士出征等 。每到重大节日 , 皇帝也会在太和殿接受百官的朝贺 , 并且向王公贵族、
太和殿是干什么的地方明清时期 , 太和殿就是明清朝廷用来举行各种大型典礼的场所 。
太和殿 , 俗称金銮殿 , 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 , 东方三大殿之一 ,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 , 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 , 多次重建 , 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 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屡遭焚毁 , 多次重建 。上承重檐庑殿顶 , 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 , 采用金龙和玺彩画 , 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 , 开间11间 , 均采用最高形制 。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 , 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 , 为乾隆皇帝的御笔 , 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 , 已佚 。
故宫里的太和殿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 , 但是在历史上实际使用次数很少 。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 。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 。除殿顶一条正脊外 , 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 。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 , 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 。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 , 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 , 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 , 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 , 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 , 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 ,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 , 改在保和殿举行 。
扩展资料太和殿的建筑特征:

【太和殿是干什么的】太和殿是世界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 , 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 , 在两层重檐上 , 各有四条垂脊(亦称“岔脊”) , 两层重檐有八条垂脊;而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 , 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 。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 。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 , 称为丹陛 , 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 , 铜龟、铜鹤各一对 , 铜鼎18座 。龟、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 , 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 , 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下为高8 。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 , 周围环以栏杆 。
参考资料:—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