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是什么意思直
[zhí ]
1.不弯曲:~线 。~角 。~径 。~立 。~截了当 。~觉(jué) 。~观 。
2.把弯曲的伸开:~起腰来 。
3.公正合理:是非曲~ 。理~气壮 。耿~ 。正~ 。
4.爽快 , 坦率:~爽 。~率(shuài) 。~谏 。~诚 。~言不讳 。
5.一个劲儿地 , 连续不断:一~走 。~哭 。
6.竖 , 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 , 要~着写 。
7.汉字笔形之一 , 自上至下 。
8.姓 。
直的意思 直如何解释呢1、义是不弯曲 , 引申义有正直、伸直等 。
2、直(拼音:zhí) , 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
3、说文解字:正见也 。从从十从目 。 , 古文直 。除力切〖注〗徐锴曰:“ , 隐也 。今十目所见是直也 。”〖注〗 , 古文直 。文二 重一 。
直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1. 直的意思是什么中文解释“:

文章插图
①不弯 , 跟“ 曲 ”相对:直线|笔直|把绳子拉直 。
颜真卿书
②竖的;与地面成九十度角的:直立|直上直下 。
③使不弯曲:直起腰 。
④公正的;正义的;正直|理直气壮 。
⑤坦率;不绕弯子:直率|直性子|心直口快 。
⑥不绕道的;中间不转折 , 不停顿:直达|直播|直接|径直 。
⑦一个劲儿;不断地:直笑|勇往直前|直打哆嗦 。
⑧汉字笔画的一种 , 竖“ | ” 也叫直 。
⑨形 , 成直线的;硬挺的|坚直 。
详细解释编辑
⒈端正 , 不弯折 , 跟"曲"相对:坐~ 。笔~ 。~线 。
直
【直是什么意思】⒉竖 , 跟"横"相对:~立 。
⒊公正 , 正确的道理:正~ 。理~气壮 。
⒋爽快 , 坦率:~爽 。~言 。心~口快 。
⒌捷径 , 不绕弯子:~道 。~达 。~捷 。~截了当 。
⒍伸 , 把弯曲的伸开:伸~ 。把腰~起来 。
⒎连续不断:~到今天 。她一~是积极工作 。
⒏汉字笔形 , 从上往下写(丨) 。
古文言文中 , “直”有时通“值”:“价值 , 价格”的意思
直
直
还有一种 , 很有意思 ,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解释的:
直男 , 是GAY圈中对于双性恋或异性恋的一个特殊称呼 , 因为在英国常用bent(弯曲的)作为同志的代称 。
注:以上都是从百度中搜索出来的 。
另外如果是用于不同地方的方言那就不同上面所说了 , 我们这边是老实的意思 。
2. 直名在文言文怎么翻译您好 , 由于不知道您说的具体是哪段文章的 , 现在已有文章中搜索 , 看到了两个意思 , 如下!:
一 , 解释为 正直的名声
例1. 《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公冶长第五》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 , 乞诸其邻而与之 。」醯 , 呼西反 。微生姓 , 高名 , 鲁人 , 素有直名者 。
例2. 《全唐诗 卷四百二十五》《和答诗十首:和思归乐》况始三十馀 , 年少有直名 。心中志气大 , 眼前爵禄轻 。
二、直 , 通假 , 通“只” , 翻译为 只是称为
例子. 《周礼·春官·神仕疏》男子阳有两称 , 曰巫 , 曰觋 。女子隂不变 , 直名巫 , 无觋称 。又县名 。
3. 是 文言文意思是什么是 形容词义:1、会意字 。
小篆字形 , 从日正 。本义:正;不偏斜 。
是 , 直也 。——《说文》 。
按 , 十目烛隐曰直 , 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 。
——《礼记·玉藻》 。疏:“谓正也 。”
上九 , 濡其首 , 有孚失是 。——《易·未济》2、对的;正确的 。
王弗是 。——《国语·楚语》 。
注:“理也 。” 使目非是 , 无欲见也 。
——《荀子·劝学》 。注:“谓正道也 。”
立是废非 。——《淮南子·脩务》 。
注:“善也 。” 彼人是哉 。
——《诗·魏风·园有桃》虽不谓吾言为是 , 而亦无词相答 。——清·林觉民《与妻书》实迷途其未远 , 觉今是而昨非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概括之词 。凡是;任何 。
代词义:1、此;这 。是谓伐德 。
——《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
——汉·贾谊《论积贮疏》动词义:1、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 度义而后动 ,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己而非人 , 俗之同病 。——清·刘开《问说》2、订正 。
如是正:订正;校正 。3、遵从;以为法则 。
不法先王 , 不是礼义 。——《荀子》 。
杨柳桥诂:“《尔雅》:‘是 , 则也 。’”4、关系词 。
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正是四国 。
——《诗·曹风·鸤鸠》吾作此书时 , 尚是世中一人 。——清·林觉民《与妻书》汝是大家子 , 仕宦于台阁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表示两种事情同一 , 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 , 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 沙土尽去 , 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
——宋·沈括《梦溪笔谈》6、表示让步 。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
——宋·柳永《雨霖铃》7、尝试 。用同“试” 。
如是猜:试猜 。8、像;似 。
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副词义:1、表示肯定 。
如是必:一定要;务必 。是须:必须;务须 。
是致:以致;因此 。连词义:1、表示让步 , 有虽然的意思 。
如是则:虽然 , 虽则 。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
名词义:1、商业、职业或 *** 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君臣不合 , 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 。
——范晔《后汉书》2、姓 。助词义:1、帮助宾语提前 。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 未之多见也 。——清·刘开《问说》主上屈法申恩 , 吞舟是漏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词义梳理:1、正;不偏斜 。2、正确 。
3、指正确的论断或肯定的结论 。4、认为正确;肯定 。
5、订正 。6、遵从 , 以为法则 。
7、概括之词 。凡是 , 任何 。
8、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9、表示加重语气之词 。
10、表示答应之词 。11、用在动词后面的两个数量结构之间 , 含有“算作”的意思 。
12、代词 。此 , 这;这里 。
13、副词 。表示范围 , 相当于“只” 。
14、连词 。表示承接 , 相当于“于是” 。
15、连词 。表示承接 , 相当于“则” 。
16、连词 。表示转折 , 相当于“而” 。
17、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 相当于“因此”、“因为” 。
18、连词 。表示让步关系 , 相当于“虽”、“虽然” 。
19、连词 。表示假设关系 , 相当于“即使” 。
20、助词 。用在宾语和它的动词之间 , 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 , 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
21、助词 。犹“夫” , 表发端 。
22、通“视” 。23、通“寔” 。
足 , 满 。24、通“寔” 。
实在;真实 。25、通“氏” 。
26、通“时” 。此时 , 这时候 。
27、用同“试” 。尝试 。
28、犹“甚” 。怎样 。
29、犹“甚” 。极;很 。
30、用同“事” 。事情 。
31、姓 。三国吴有是仪 。
见《三国志·吴志》本传 。
4. 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是】 【shì】〈形〉(1) (会意 。
小篆字形 , 从日正 。本义:正 , 不偏斜)(2) 同本义 [right] 是 , 直也 。
——《说文》 。按 , 十目烛隐曰直 , 以日为正曰是 。
而疑是精粗之体 。——《礼记·玉藻》 。
疏:“谓正也 。” 上九 , 濡其首 , 有孚失是 。
——《易·未济》(3) 对的 , 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 。——《国语·楚语》 。
注;“理也 。” 使目非是 , 无欲见也 。
——《荀子·劝学》 。注:“谓正道也 。”
立是废非 。——《淮南子·脩务》 。
注:“善也 。” 彼人是哉 。
——《诗·魏风·园有桃》虽不谓吾言为是 , 而亦无词相答 。——清· 林觉民《与妻书》实迷途其未远 , 觉今是而昨非 。
——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5) 概括之词 。凡是 , 任何 [every;any] 。
如:是人(犹人人 , 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 【是】 【shì】〈代〉(1) 此 , 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 。——《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汉· 贾谊《论积贮疏》(2) 又如:是日(此日 , 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 , 孰不可忍 ◎ 【是】 【shì】〈动〉(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 度义而后动 ,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己而非人 , 俗之同病 。——清· 刘开《问说》(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 , 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 , 否定错误的 。
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3) 订正 [correct] 。如:是正(订正;校正)(4) 遵从 , 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 , 不是礼义 。
——《荀子》 。杨柳桥诂:“《尔雅》:‘是 , 则也 。
’”(5) 关系词 。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 。
——《诗·曹风·鸤鸠》吾作此书时 , 尚是世中一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汝是大家子 , 仕宦于台阁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 , 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 , 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 沙土尽去 , 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宋· 沈括《梦溪笔谈》(8) 又如:他不是学生(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 。
如:院子里是冬天 , 屋子外是夏天(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 。如:对是对 , 错是错 , 不能混为一团(11) 表示存在 [be;exist] 。
如:房子前面是禾场(12) 表示让步 [be… , but] 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宋· 柳永《雨霖铃》(13) 又如:料子是好料子 , 就是贵了点(14) 表示适合 [be suit] 。
如:放的是地方(15) 尝试 。用同“试” [try] 。
如:是猜(试猜)(16) 像;似 [like;resemble] 。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 【是】 【shì】〈副〉(1) 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 。
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 , 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 , 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2) “是”不重读时 , 可省略 , 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 。如:我[是]问问 , 没有别的意思(3) 用作虚词 , 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 。
如:是 , 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4) 很 , 非常 [very] 。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 【是】 【shì】 (1) 表示让步 , 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 。
如:是则(虽然 , 虽则);是则是(是即是 。虽则是)(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 。
如:他瘦是瘦 , 可从来不生病(3) 有虽然的意思 。用于转折句 。
如:他早走了 , 赶是赶不上了(4) 表示原因、目的 。“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 。
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 。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6) 或者 [or](7) 回答选择问句 , 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 , 一般不连“是”字 。
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 。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 【是】 【shì】〈名〉(1) 商业、职业或 *** 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君臣不合 , 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 。
——范晔《后汉书》(2) 又如:是事(事事 , 凡事);国是(3) 姓 ◎ 【是】 【shì】〈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 未之多见也 。——清· 刘开《问说》主上屈法申恩 , 吞舟是漏 。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直是什么意思?直裰
直裰起源于唐朝 , 是从宋朝开始就有的一种汉服服饰 。
直裰也作“直掇” , 一般以素布为之 , 对襟大袖 , 衣缘四周镶有黑边 , 最初多用作僧人和道士之服 。如宋朝人赵彦卫《云麓漫钞》谓:“古之中衣 , 即今僧寺行者直掇 。”苏辙在《答孔平仲惠蕉布诗》称:“更得双蕉缝直掇 , 都人浑作道人看 。”从苏辙的诗句中 , 可知在当时的文人中 , 也有穿直裰的 , 只是在世人眼中 , 这种服装仍为僧侣之服 。
2、到了元明时期 , 直裰的形制有所变异 , 大襟交领 , 下长过膝 。多用于士庶男子 。
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与曲相对 , 就是直的意思;2、面对、遇到;3、价值;4、仅、只是;5、副词 , 径直 , 一直……
直基本字义⒈端正 , 不弯折 , 跟"曲"相对:坐~ 。笔~ 。~线 。
⒉竖 , 跟"横"相对:~立 。
⒊公正 , 正确的道理:正~ 。理~气壮 。
⒋爽快 , 坦率:~爽 。~言 。心~口快 。
⒌捷径 , 不绕弯子:~道 。~达 。~捷 。~截了当 。
⒍伸 , 把弯曲的伸开:伸~ 。把腰~起来 。
⒎连续不断:~到今天 。她一~是积极工作 。
⒏汉字笔形 , 从上往下写(丨) 。
直在文言文中的含义1、古文言文中 , “直”有时通“值”:“价值 , 价格”的意思
2、与曲相对 , 就是直的意思
直 , 正见也 。——《说文》
木直中绳 , 輮以为轮 , 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
3、“直”通“只” , “直”就是“只当”的意思 。
告所当告 , 直以为未尝追——《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