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满欺人酒满敬人由来

茶满欺人酒满敬人由来主要来自于古人的待客之道 。

茶满欺人酒满敬人由来

文章插图
无论是喝茶还是饮酒,都是中国自古的待客方式 。中国人重礼,倒茶之时讲究不可倒满欺客,敬酒之时又必须斟满以示诚意 。这个浅显的规矩我们许多人都听长辈提起过,只是其中含义许多人都不曾细究 。与其当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虚礼,不如探寻一下这句俗语留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
含义解析
所谓“茶满欺人”,就是在劝诫我们,给客人斟茶的时候不要将客人的茶杯倒得满满的 。
这是因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杯茶水,倒满七分茶,剩下三分情” 。
一杯茶水倒七分满,剩下的三分空隙可以用来给茶回香,这样客人在喝茶水的同时,也可以闻到茶的香气 。茶香醇厚,茶水甘甜,才是真正的待客之道 。在沏茶之时,将茶杯倒满是十分无礼的行为 。
茶满欺人、酒满敬人,为何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常听说“茶满欺人,酒满敬人”这样一句话,这是个民间俗语,意思是说有人做客时,如果是倒茶的话,不能倒满,因为茶是热的,倒满的话不便于客人饮用,如果倒的是酒的话,就要倒满,这表示尊敬,因为酒是冷的,倒得越多越能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酒和茶虽然都是待客时准备的喝的东西,两者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
【茶满欺人酒满敬人由来】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主人准备的茶,一般都是现泡或煮的,因为这样让客人品尝到最美味的茶 。而刚泡好的茶都是很烫的,最适宜的做法是倒七分满左右 。把茶倒满绝对是大忌,一方面满杯滚烫的茶凉得慢,对客人来说体验一定是不好的,另一方面,太烫了可能会导致拿不稳,很容易掉在地上摔破了,这会让客人处于尴尬的境地,这就是“茶满欺人”的“欺人” 。
在古代为了表达敬意,倒酒时酒杯都会被倒满 。相比于喝茶的高雅与闲适,喝酒就是一件很豪爽的事了,酒桌文化在我国的人际交往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在酒桌上有劝酒,有“干杯”的说法,这都是希望别人能多喝一点而说的,可见,对于人们来说,酒是越多越好的,所以在倒酒时倒满表示尊敬也不足为奇了 。
茶与酒都是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喝酒与品茶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不仅仅是简单的喝酒和品茶那么简单,其中还有很多的讲究 。除了“茶满欺人,酒满敬人”之外,它们也还有其它的规则 。茶和酒在我们的文化里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还可以作为心情调节的好方法 。心情不好时,有的人喜欢品茶,颐养心性,有的人喜欢喝酒,这样就可以忘却烦恼 。
为什么酒满敬人,茶满送人有何典故?“酒满敬人,茶满送人”
待人接客有这么一讲儿:劝酒时要斟满,倒茶时不能满,满了就是在逐客 。进一步的说法是:“茶七,饭八,酒十分 。
”茶倒到七分满的程度刚好;盛饭到八分满,过了叫“碰鼻梁”,对客人不尊重 。
另一方面,讲究的客人一般也不“回碗”,也就是一碗之后不再添饭的意思 。吃饭的时候不论主客,应该用手平端碗底,如果碗放在桌子上,也得用手扶着碗沿 。
这个说法是劳动人民想出来的,到如今已经是流传了几千年的待客文化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不过意思都是一样的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给客人倒茶的时候不能太多,滚烫的茶水会烫着客人,客人端起来也不能喝,这对客人很不尊敬,同时也含有逐客的意思,所以还有的地方将这称为端茶送客 。
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 。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礼节是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 。如,握手,鞠躬,磕头等,是动作形式,问候,道谢等,是语言形式 。
扩展资料
礼是发于人性之自然,合于人生之需的行为规范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无礼节是人与禽兽的差别所在(人性使然),也是人类社会祥和的基础 。综观今日,讲礼、识礼者少,故社会秩序乱象常见,各种摩擦、冲突频繁发生,人们相处不仅缺少安全感,甚至有举目皆敌的危机感 。
个体,有礼节, 守礼则文明,隆礼则相安而致治 。
群体,无礼节,无礼则暴乱,悖礼则相争而致乱 。
从上述分析可见,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 。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
礼节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现代人怎么能不认真对待和学习?否则在社会上,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届时悔之晚矣 。
因为我们相信没有人希望在无礼的行为背后引发的是七言八语,讪笑讥诮:“某人岂有此理、未曾受过教育、没有常识、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场面、真讨厌、极可笑、远着他、少来往……”这一连串的名词,对你的前途,一切的一切,会产生何种影响 。
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是要通达践履的 。
若我们能多点“克己复礼”的功夫,由自己本分做起,家庭做起,深信社会会更加安和、有礼的 。
参考资料—礼节

    【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