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源原文_翻译及赏析唐代诗人 。字景山 , 后改名巨济 。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五年(789)进士 。初为张弘靖从事 , 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 , 迁虞部员外郎 。出为凤翔少尹 , 复召授国子司业 。长庆四年(824) , 辞官退休 , 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 , 食其禄终身 。关于杨巨源生年 , 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 。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 , 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 。由此推断 , 杨当生于755年 , 卒年不详 。杨巨源 杨巨源的诗文诗家清景在新春 ,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 出门俱是看花人 。——唐代·杨巨源《城东早春》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 , 绿柳才黄半未匀 。
若待上林花似锦 , 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天 , 写景哲理水边杨柳曲尘丝 , 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 , 殷勤更向手中吹 。——唐代·杨巨源《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

文章插图
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
水边杨柳曲尘丝 , 立马烦君折一枝 。
惟有春风最相惜 , 殷勤更向手中吹 。折柳 , 惜别送别北斗南回春物老 , 红英落尽绿尚早 。韶风澹荡无所依 , 偏惜垂杨作春好 。此时可怜杨柳花 , 萦盈艳曳满人家 。人家女儿出罗幕 , 静扫玉庭待花落 。宝环纤手捧更飞 , 翠羽轻裾承不著 。历历瑶琴舞态陈 , 霏红拂黛怜玉人 。东园桃李芳已歇 , 独有杨花娇暮春 。——唐代·杨巨源《杨花落》杨花落
北斗南回春物老 , 红英落尽绿尚早 。
韶风澹荡无所依 , 偏惜垂杨作春好 。
此时可怜杨柳花 , 萦盈艳曳满人家 。
人家女儿出罗幕 , 静扫玉庭待花落 。
宝环纤手捧更飞 , 翠羽轻裾承不著 。
历历瑶琴舞态陈 , 霏红拂黛怜玉人 。
东园桃李芳已歇 , 独有杨花娇暮春 。春天 , 写花喜悦查看更多杨巨源的诗文>>
有关折柳的诗句1、纤纤折杨柳 , 持此寄情人 。
出自:唐·张九龄《折杨柳·纤纤折杨柳》 。
译文:纤纤的杨柳条我将你折下来 , 拿你去送予人远方知心的人 。
2、攀条折春色 , 远寄龙庭前 。
出自:唐·李白《折杨柳·垂杨拂绿水》 。
译文:真想攀折柳条 , 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 , 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出自: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译文:就在今夜的曲中 , 听到故乡的《折杨柳》 , 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4、水边杨柳曲尘丝 , 立马烦君折一枝 。
出自:唐·杨巨源《折杨柳》 。
译文:沿着河岸依依行走 , 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 , 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 , 于是我停下马来 , 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
5、朝朝送别泣花钿 , 折尽春风杨柳烟 。
出自:唐·鱼玄机《折杨柳》 。
【折杨柳杨巨源翻译】译文:每天送别时依依不舍 , 折尽了路边的杨柳枝 。
折杨柳(风轻花落迟)杨柳乱成丝 , 攀折上春时 。
叶密鸟飞碍 , 风轻花落迟 。
城高短箫发 , 林空画角悲 。
曲中无别意 , 并是为相思 。
诗说 :
说相思 , 道相思 , 闲情偶至是相思 , 无情独有思 。
恨柳丝 , 折柳丝 , 霸凌章台共一丝 , 此情难系丝 。
注 :
诗为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所作 , 题归古乐府《横吹曲》(至于什么叫横吹曲 , 蓬歌也不懂 , 音乐系的朋友还请多多指教) 。《折杨柳》多言惜别辞行 , 有伤苦言凄之调 。如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杨巨源的“水边杨柳曲尘丝 , 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 , 殷勤更向手中吹”等等 。
这首诗的内容写得浅显明白 , 就是作者闲得无聊出去散散步 , 看到茂盛的杨柳 , 又听到凄清的箫声和呜咽的画角声 , 一时间触动了情怀 。很直白的一首诗 , 可圈点的地方不多 。之所以选择这首诗来评说 , 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一 ,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 , 诗中间两联的对仗 , 已初具近体律诗的形式 。不同于陶谢诸公的对偶 , 作为宫体诗的主要推手和代表人之一 , 简文帝的诗作在当时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 说是承前启后也不为过 。因为讲完永明体 , 说过宫体诗 , 就是隋唐的近体诗了 。
宫体诗 , 顾名思义 , 就是描写皇宫深院大宅生活的一类诗 , 多绮靡轻艳而不系于情 , 或说是冷漠薄情 。清人沈德潜如是评说:诗至萧梁 , 君臣上下惟以艳情为娱 , 失温柔敦厚之旨 。从《折杨柳》这首诗里 , 我们也可看到 , 作者全程是以一种过客的心态去写自然景物 , 以及他所谓的“相思” 。因为那不是他的相思 , 而是吹箫人的相思 , 是吹画角人的愁思 , 他只是恰好经过 , 顺带写下 , 聊表文人的多愁善感而已 。诗里的意象 , 更是风花鸟柳箫与寓意近乎对立的画角声并立 , 将闲情与号角军情并列 , 明显的青菜咸鱼一筐装 , 也是亡国之兆 。
至于永明体 , 前边说过 , 就是以谢朓、沈约及梁武帝萧衍等竟陵八友为主推动的一种讲究四声八病的诗(主要针对五言) 。这些可以说都是近体格律的滥觞 。
二 , “风轻花落迟”这一句 , 可谓妙手偶得之 。清风柔柔地吹 , 树上的花儿轻飘飘地旋舞着下落 。但风儿却偏多情 , 老是吹着它、承托着它 , 让它落得慢些、再慢些 。不知是担心它摔着疼 , 还是怜惜它跌落枝头 , 终将被践踏零落成泥碾作尘 , 因此才竭力让它落得慢些 。当然 , 作者是以一种闲情去写的 , 并未带着爱意 , 所以这只是蓬歌的想法 。宫体诗的作者 , 大多是帝皇贵胄 , 如陈后主、唐太宗等等 , 这些帝王拥有得太多了 , 习以为常了 , 哪里会有这些细腻的情思?
闲话就不多说了 , 摘录几首诗词佐读:
折杨柳·萧绎
巫山巫峡长 , 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 , 故人怀故乡 。
山似莲花艳 , 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 , 游子泪沾裳 。
注: 元帝和文帝两兄弟 , 诗作都是一般的起了个头 。清人沈德潜感叹这首诗:竟是五言近体矣!古诗之亡 , 亡于齐梁之间 。这首诗同样写相思愁绪 , 不似文帝闲情疏离 , 更贴近唐人折杨柳曲情了 。
折杨柳·唐·杨炯
边地遥无极 , 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 , 别泪损红颜 。
望断流星驿 , 心驰明月关 。藁砧何处在 , 杨柳自堪攀 。
注: 边地苦寒 , 征人去不还 。相思别泪损红颜 , 望断流星明月关 。藁砧何处?寄语声难传 。自去门前景几换 , 而今杨柳又堪攀 。
折杨柳·唐·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 , 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 , 怜是故园春 。
迟景那能久 , 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 , 容鬓老边尘 。
注: “迟景那能久 , 芳菲不及新”一句 , 说出多少戍卒边人心中酸楚 。十五从军征 , 八十始得归 。归时两鬓白 , 羹饭遗阿谁?
折杨柳杨巨源写了哪些意象在《折杨柳》中 , 杨巨源写了“水”、“杨柳”、“马”、“春风”等意象 。《折杨柳》的全词为:水边杨柳曲尘丝 , 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 , 殷勤更向手中吹 。
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 , 从诗意看 , 写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 , 在行者眼里看来 , 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 , 仿佛就是前来送行的友人 。这是一种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 , 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 , 本来是无情的东西 , 看去也变得有情了 。这不是一般的拟人化 , 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态服从人的主观精神 , 成了人的象征 , 而是让人的主观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态 , 保持物的客观形象 , 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
- 张家口国际鸿盛赛鸽公棚
- 南通旅游景点推荐
- 暮寒是什么意思
- 王屋山一日游详细攻略
- 被死对头标记后怀崽了霁青
- 易经全文完整版
- 子宫内膜破了会出血吗
- 中日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是什么事件
- 祝男颜知己生日快乐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