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喝半碗和一碗有区别吗

中药引发肝损伤的情况越来越多,中药怎么吃,才更健康有效?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治疗近年来也很受欢迎,很多人认为中医药是“新药”,无论发生什么病,都依赖中医药,但反而出现了问题,特别是肝损伤 。那么中药怎么吃,才更健康有效?

中药喝半碗和一碗有区别吗

文章插图
一、中药引发肝损伤的原因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 。中草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一是肝实质损害,即药物性肝炎,主要是急性药物性肝炎、亚急性药物性肝炎、慢性药物性肝炎等 。二是肝血管性损伤,主要包括肝小静脉闭锁、肝静脉血栓等 。其中肝小静脉闭锁(HVOD),近年被称为肝窦型缝隙膜综合征(SOS) 。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
【中药喝半碗和一碗有区别吗】二、中药怎么吃才能变得更安全更健康

1.充分研究处方,详细了解注意事项 。因为,大多数服用中药造成肝脏损伤的人对处方没有详细了解 。因此,充分研究处方,掌握其中的药性,注意处方给人的注意事项是很重要的 。
2.喝中药千万不要填饱肚子 。让中医药“灌满肠道”无疑是对自己消化系统和肠道的负担,喝多了反而会影响肠道,伤害危机 。因此,喝中药建议一次从一碗到半碗左右,尤其是根据自己的病情来决定,另外,喝完后最好用温水漱口,缓解口腔中中药引起的不适 。
3.烤中药要使用正确的器具 。中药,如黄芪、何首乌等,如果用高压锅、微波炉等现代厨房工具烹饪,药效会大幅下降,药性也会改变 。因此,即使熬中药,最好也能熬传统的砂锅、小火,保证药性 。

中药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如果盲目服用,误服也会在我们之间造成隐患,所以服用中药的时候一定要好好了解相关服用事项,注意可能存在的细节,这样中药才能帮助我们治愈病情 。

熬药1中碗是一碗半不煎中药需要多少水,要看你的药剂量大小分别放多少水,剂量大的话一碗半水有的少了,煎药要先泡半小时在煎,先大伙烧开然后改小伙煎,在煎半小时就可以了,补药要煎的时间长一点,大概要煎40分钟左右,煎中药很有讲究的,中药里面还有分先煎的药和后煎的药,先煎的药就是把先煎的药,先煎20分钟左右在和其它的药一起煎 。这煎出来的药才有效果 。
中药两碗熬一碗与三碗熬一碗有什么区别吗有,三碗、两碗熬成一碗,时间长短不一样,各种中药浓度变了,影响药效 。
如有些属矿物质类如灵磁石、黛赭石、等 。有的是动物的背壳、骨骼、化石等 。这两类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很不容易煎出来,因此,医生在开处方时常注明先煎 。以便煎的时间长,能把药中的有效成分都煎出来 。还有一些中药毒性较大,如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等,这些药物煎的时间长一些可以减少其毒性 。
一些属于植物的花、叶等类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很容易挥发掉,如木笔花、芥穗、薄荷、藏红花等宜后下,否则煎煮时间过长,药中的有效成分很容易被破坏掉 。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植物根茎类药用一般的煎煮时间即可 。
煎煮好的中药,我不知道一次喝多少,我每次喝都是喝一碗多点,碗不算大碗,可以吗?中药煎熬的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 。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 。”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 。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 。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 。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 。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 。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 。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 。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 。常用于寒证 。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 。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 。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 。常用于热证 。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 。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 。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 。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 。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 。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 。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 。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 。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 。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 。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 。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 。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 。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 。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煎药前的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 。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
水不要添多,因为水多熬出来的药自然就会多,当然就得多喝拉 。如果是用大口径的锅或者盆装的话,将药材压下,水只要刚过一两厘米(一说2-3cm)即可 。然后,放在铝锅(或盆)中熬制 。先可以大点火,等水沸开之后,改用小火慢慢熬 。(如果觉得水有点多可以让火大一点)一定要不时的看看有没有干锅,万一把水烧干了,药材糊了,就只能倒掉了 。大约熬20到 30分钟就可以了,把锅盖和锅边错开一点把药倒出来即可,差不多是一碗的量 。之后再往锅里添水,没过药材不太多,继续大火、小火慢慢熬,再熬一碗 。然后再如法炮制第三碗 。三碗都熬出来之后,将三碗混合在一起,然后重新三等分,每一份就是一次要喝的量了,每日早饭前晚饭后服用 。
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定 。通常头遍煎时,应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为好,二遍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 。但也要视具体药物不同而有所差异 。比如一些解表药的煎煮时间就应该短一些,因为解表药大部分用的是植物的茎和叶的部分,质地疏松,吸水量大,所以煎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芳香类的药物象藿香、佩兰、薄荷和一些鲜用的药物,由于挥发性较大,质地柔软,久煎容易丧失过多的有效成分,所以煎煮时间也要短,通常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再下,闻到药香味就可以了 。而一些矿物类、贝壳类或动物类的药物,象生石膏,磁石,还有象生牡蛎、生石决明这些药,由于质地比较坚硬,就需要先煎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的药物同煎 。另外,还有一些需要包煎的药物,比如种子类体积较小的、粉末状的、粘性的、容易烧焦的药物,或带毛刺,容易刺激嗓子或消化道的药物等,就应该用纱布包好之后再煎煮 。
煎药一般先用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一般每剂应煎三次,第一次煎制时间为开锅后30分钟,第二次用开水量较第一次应少,煎制的时间为开锅后40分钟,第三次同第二次 。
2.煎煮前切忌清洗草药
很多患者在煎煮中药前习惯清洗草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恰当 。邝翠仪告诉采访人员,譬如含有糖和甙类的草药清洗后,这些可溶于水中的药物成分将会丢失,导致药效降低 。不过煎煮前的浸泡工序是必要的,可使某些药物成分容易析出,从而提高煎煮液的浓度 。一般花、叶、茎为主的药物浸泡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动物脏器、矿物质为主的药物浸泡60分钟,冬天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
3.药性不同,煎煮方法不一
药物煎煮多久,火力多大要取决于其药性 。煎煮解表药、祛风寒药物(治疗外感风寒、风热感冒症状的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导致药效丧失,应用武火(即大火)煎煮 。但在煎煮滋补、调理一类的药物则应先武后文,即开始大火煮沸,然后减低火力慢煎,这样煎出的药液浓度高,药效持久 。
一般来讲,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10分钟 。滋补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
4.多次煎煮疗效低
有实验证明,单味药和复方的第一煎和第二煎占煎出率的70-80%,而第三煎和第四煎占煎出率的20%-30%,所以中药汤剂最好煎煮二次,但不赞成煎煮次数过多,因为有的药物有效成分经过长时间加热会分解、水解,在溶出的同时,药效被破坏 。
4 。煎药时间
头煎煎药时间 二煎煎药时间
解表药 15—20分钟 10—15分钟
一般药剂 20—25分钟 15—20分钟
滋补调理剂 30—35分钟 20—25分钟上述列表中的煎药时间,都从煮沸时算起 。【煮沸后可闻到药味即可饮用 。】
5 。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
先煎:将应先煎的药物放于锅内,武火加热至沸,煎熬10—20分钟(或更长时间) 。
后下: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放入后下之药 。
包煎:包煎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药液混浊,刺激咽喉及消化道 。
煎汤代水:此类药物质地泡松,用量较大,如葫芦壳等 。
烊化:目的是为了避免影响其它药物成分的煎出或粘锅 。如:阿胶
另煎:对较贵重的中药,为了使其成分充分煎出,减少被其它药物的吸收,如:人参 。
冲服:对于贵重药品或成分易破坏的药物宜于研粉冲服 。如:牛黄 。
6 。有关部门曾对铅超标的茶叶进行过试验,发现冲泡的茶汁中没有铅,如浸泡超过1小时,铅被浸出,茶汁中会含有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铅,这对煎中药也有借鉴作用 。三是“千滚水”的把握问题 。
【百科】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
【有问必答】意见建议:
1.首先要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大火熬开,小火熬20分钟即可!第二次也是大火熬开,小火熬15分钟即可.第三次一般没必要,如果熬的话可以开火后熬15分钟.
2.【第一次煎制时间为开锅后30分钟,第二次煎制的时间为开锅后40分钟,第三次同第二次】.说法错误
一般说是第一次煎制时间为开锅后30分钟,第二次煎制的时间为开锅后15分钟,第三次同第二次.你的药力应该没有动物性要,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是第一件时间最长
3.第一次煎制时间为开锅后30分钟第二次煎制的时间为开锅后15分钟
4. 一般情况除芳香解表药物(感冒药)外,大多数方剂在武火(大火)使药液沸腾,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药液沸腾)煎30分钟即可,一煎药物可以时间稍长5-10分钟,一些让药液充分煎出,第二,三煎则文火下煎30分钟即可.将第一,第二,第三煎的药液中和在一起,分三次服用. 对于胃肠药物建议饭后一小时服用.

    【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