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怎样由来的

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是源于北宋时期

中秋节是怎样由来的

文章插图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 。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因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 。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
中秋节的由来是什么?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在古代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项重要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民间做节的重要礼俗之一,并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中秋节是怎么由来的1、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

2、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时以月饼秘密传递“八月十五日杀鞑子(即蒙古人)”讯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 。《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

3、关于中秋节来源的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该传说在民间有多个版本流传,大致内容是: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为帝王,可是他愈来愈暴戾,多番施行恶政,成了大暴君 。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 。嫦娥知道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 。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
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
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 。中秋节起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夏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




扩展资料: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
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
【中秋节是怎样由来的】追月也是中秋一习俗,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 。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