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古城简介

铜仁古城景点介绍铜仁地区旅游景点有九天温泉、梵净山、朱砂古镇、大明边城、亚木沟风景区、石阡古温泉水上乐园、苗王城、潜龙洞、梦幻锦江 。

铜仁古城简介

文章插图
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总占地面积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5544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 。

现状:
铜仁市中南门古城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约占3.7万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约占2.6万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 。古建筑以南北走向的中山路为纵轴线 。
分列于路的两侧,再以东西向的无数条巷道连成一体,望楼、宗祠、民居、店铺、巷道、城墙、码头渐次排开,建筑数量多,种类齐全 。据调查,古城区内的民居大多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
铜仁古城开放时间开放时间是10:00-20:00 (周一至周日) 。铜仁古城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6万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 。
古建筑以南北走向的中山路为纵轴线,分列于路的两侧,再以东西向的无数条巷道连成一体,望楼、民居、店铺、巷道、城墙、码头渐次排开,建筑数量多,种类齐全 。各族民居建筑、商业建筑格式巧妙结合,黔东文化、中原文化、徽商文化交汇融合,直观地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 。
历史渊源

1、明嘉靖十三年(1534),知府敖文祯增筑东北府城 。此后又经过几次修筑,方始称完善 。知府敖文祯增筑东北府城 。于二十二年(1543)年废旧城增扩新城,在城东一带由东向西增筑358丈,城墙改用砖石,高一丈六尺,并挖有较深的护城壕(无水) 。
后又经思州知府李允简,铜仁守备张大儒,经历刘仲芳等几次修筑,方始称完善 。城墙共计936丈,城垛868个,城楼7座,角楼3座,串楼8座 。城东、南、西三面襟带双江,约4里许;自北门向东一带凿有城壕,长约300步(约480米)、 深一丈、宽一丈八 。
三十五年(1607),城墙再次被洪水冲圮 。巡抚冯奕垣又发官银九百余两,加上当地军、政官员捐资,撒去串楼、重修城墙 。
2、清顺治十五年(1658),知府梁懋宸重建上南门、中南门、下南门的门和城楼 。此后在康熙九年(1670)、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光三年(1823)、光纯利十二年(1886)都曾对城墙进行过补修 。
3、解放后,铜仁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 。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墙逐步拆除,现仅江宗门至中南门一带城墙尚存(无城垛,现砌有类似城垛的女墙栏杆)、江宗门的城门洞尚称完好 。1980年,铜仁古城垣(局部)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铜仁古城简介】以上内容参考 -铜仁古城
湘黔浅游记(四):铜仁古城? ? ? ? 铜仁是由湘入黔必经地之一,行经铜仁最该去的地方应该是梵净山 。可惜,盘算了一下,如果去梵净山得三天,时间不允许,只好放弃 。放弃了不等于放下了,心里总难免有些失落,沿途路侧不时出现标示梵净山的招牌,又总难免在心里的失落处添点堵,也是没办法的事 。

? ? ? ?进入铜仁找酒店路上,沿锦江而行,见对岸临波而林木郁然中,一带吊脚楼连排成阵铺开,间有亭阁三两其间,也不知是景点还是居住区,气派且有格调,好感油然而生 。

? ? ? ?入住的酒店离锦江很近 。带着对路上看到的一带吊脚楼的印象,也带着游过“苗王城”和“大明边城”的余兴,信步便向江边寻去 。穿小巷过江桥,不知不觉间,一条老街展开在脚下,原来,铜仁古城到了 。

? ? ? ? 时值日暮向晚,老街或古城行人寥落,街面门店也都打烊上了门板,反倒感觉更有韵味 。

? ? ? ? 整条街入口一座“飞山宫”,显然是道家的所在 。想进入看看,被大门紧闭 。扒开门缝(形象不佳啊)往里看,不光人踪全无,且人声也杳然 。下班下得如此斩钉截铁,并不违背道家精神 。不过,门外找不到这个宫的文字介绍,回去查资料也没有满意的结果,让人纳闷不已,似不是道家所谓“无为”的本意吧?

? ? ? ? 继续信步闲逛,东看看西瞧瞧,心里再默着些念头 。

? ? ?不是很懂建筑风格之间的区别 。这条街或这古城的建筑都很好看,也很耐看,但到底归于哪一族别或派系风格却说不上来 。有意思 。

? ? ? ? 见有一着乌纱帽古人昂首缰马豪迈塑像 。这回底座有文字;“田载置铜仁府” 。得以琢磨出来一些意思:这是在纪念或褒扬一个叫“田载”的古人 。看他的装束,肯定是清代以前的明或宋代人;再看他的名字和“铜仁府”之间那个“置”字,可猜知铜仁府之府治初始于这个人 。那么,这田载置铜仁府是一种地方自治还是朝廷任事?

? ? ? ? 不管怎么说,我开车来都不觉得轻松的这远地方,古代的“置”和“治”并无荒疏,就值得点赞 。铜仁不忘自己的田载,各边远地方都应该铭记自己的田载 。

? ? ? ? 又看到周逸群陈列馆和周逸群故居 。原来周逸群是铜仁人 。过去听说过这个名字,也大约知道,如果他不是1931年在苏区肃反时被夏曦杀害,以他的资格和能力,开国授衔大将应该没有问题 。就觉得他特别冤 。

? ? ? ? 陈列馆和故居也已下班,不过还是得以推门进去看 。进而得知,他的家境绝对是当时的殷实人家 。23岁那年别家赴日本留学 。之前,他为妻和子在故居中庭还造了一座中堂带两厢的住房 。

? ? ? ? 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走上阶级斗争之路,许身革命就包括许革自己家的命,却又不见容于自己投身的革命,生命戛然而止于35岁,个中种种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

? ? ? ? 周逸群到底是以什么说辞被杀?一直没看到有关资料 。次日辞别铜仁去遵义,在遵义会议旧址,无意中看到一幅集体照,其中有夏曦,看上去是一个脸盘长阔的人 。注意到一个细节:照片中,夏曦左右分别是王震和肖克,而夏曦分别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紧紧握着他们俩的手 。这就不光是只有嗜杀冷血一种表情了 。看来,这夏曦,是个爱恨都同样很贲张的人 。被他恨了,必死无疑 。联系到王震肖克二人的出身及文化背景与周逸群比较,周逸群出身大户和留学过日本的经历,是不是就是招了夏曦恨的根由呢?

? ? ? ? ……

? ? ? ? 找了一个石墩坐了下来,置身于徐来轻风拂抚之间,让心情享受一下夜幕降临中古城的静谧 。

? ? ? ? 铜仁铜仁,这个名字,传说是因为在锦江里发现了释道儒三个铜人而由来的 。这个传说很有象征意味 。历史中的铜仁古城,释道儒一直并存,和而不同,又互能相容 。后来天主教跻身进来,互相也都能相安无事,还包括古城的建筑也都能杂糅并立,互不排斥,确实体现了一种宽柔境界 。如今,经历过疾风暴雨的年代,和谐已成为社会共识,铜仁如此,中华如此,田载也好,周逸群也好,应该笑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