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会怎么样后果呢法律分析:假离婚的后果:1、在离婚后,拥有财产的一方如果变心或将财产出卖,另一方无法要求偿还、索赔 。2、如果在假离婚期间一方将财产出卖,另一方不可能以当时意思表示虚假提出反对 。3、双方当事人一旦领取离婚证后,他们的婚姻即告解除,双方不再是合法的夫妻关系,不再有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假离婚不仅是对法律的不尊重、对婚姻的亵渎,其隐含的法律风险亦不可小觑 。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的概念,只要婚姻双方当事人依法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所以假离婚所形成的法律后果与真离婚完全一致 。假离婚是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如确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因此而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 。同时,婚姻关系必须基于双方自愿而进行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如已经办理离婚登记,没有法定证据支持撤销登记,或者又一方不愿意复婚的,则婚姻关系不能恢复 。
【假离婚的法律后果和风险】

文章插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八十条完成离婚登记,或者离婚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即解除婚姻关系 。
假离婚有什么危害 假离婚的后果在如今这个社会上面,假离婚其实已经不再只是电视剧里面的桥段了,很多夫妻为了买房都会选择假离婚,那么假离婚有哪些危害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
假离婚有什么危害
(一)有损法律尊严,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 。
“假离婚”是对我国离婚法律制度的破坏,是对法律尊严的践踏 。“假离婚”破坏了合法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一些“假离婚”的当事人离婚后长期非法同居,成为一股冲击婚姻法律制度的暗流 。“假离婚”也阻碍了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贯彻落实,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影响 。
(二)侵害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
“假离婚”者追求不正当利益的目的非常明显,一旦“离婚”手续办好,则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必然受损 。例如,前面案例中提到的在债务纠纷中由于债务人将财产转移给了配偶,债权人的财产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实现债权的成本将大大增加在城市拆迁中,国家为此将支付大笔额外款项用于安置补偿 。
(三)妨碍了法院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 。
以逃避执行为目的“假离婚”,离婚调解书或判决书生效后,夫妻明分暗不分 。当法院执行人员要求夫妻偿还债务时,作为直接债务人的夫妻一方自己名下已无财产可供执行,有财产的一方则会拿出离婚裁判文书,称法律文书已确定自己对债务不负偿还责任,据此对抗执行 。
(四)危及家庭稳定,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
有些“假离婚”者本来已经约定,在实现不正当目的之后再行复婚 。然而,离婚之后有些人却“假戏真做”,一方见异思迁,抛弃另一方,拒绝复婚,从而致使双方矛盾激化,引发事端,形成社会不安定隐患 。
假离婚的后果
假离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已经与第三人结婚的,应承认其再婚有效,此时虚假离婚当事人请求宣告虚假离婚无效的请求权消灭,原虚假离婚确定的发生法律效力 。
实践中夫妻双方一旦办理离婚登记后,婚姻关系就已解除 。法律上没有“假离婚”,一旦办理离婚登记,就是真离婚 。
此时如果在“假离婚”期间一方变心,另一方不可能以当时意思表示虚假提出抗辩来证明婚姻有效 。
假离婚有风险吗
“假离婚”是有一定的风险性的 。
当事人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往往会采取诉讼离婚的手段 。夫妻双方一旦领到“离婚证”,他们的夫妻关系就废除了 。也就是说从此刻起,无论男女双方谁想再婚,都有再婚的权利 。因为婚姻的登记行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
假离婚有哪些财务影响
如果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在婚姻存在期间借有巨额债务,想借“假离婚“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占有财产的一方以离婚为由拒绝还债,另一方以无力承担,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债权方将夫妻双方起诉到法院的话,人民法院查明事实真相之后,会责令或强制这对离婚夫妻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
如果夫妻双方并没有真正离婚,而是通过民政局办理了离婚证,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财产分割不明确的现象 。将来,无论双方是不是再婚,都会产生财产纠纷 。如果一方把假离婚当做真离婚,另一方损失的就不仅仅是财产了 。
我们不应给不要拿自己的婚姻去冒险 。如果离婚后购买房屋,会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与分割,由夫妻双方提供证据证明,如无证据证明,法律是不会支持的 。如果因为买房子的便利而做的虚假离婚,那么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
虽然说假离婚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但是对于这个责任的界定,我国法律层面并没有出台具体的关于假离婚的一些规定和依据 。对于假离婚的夫妻双方来说,也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其中一方弄假成真那么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所以想假离婚的还是要慎重 。
虚假离婚的后果假离婚的后果:“假离婚”是有一定的风险性的 。当事人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往往会采取诉讼离婚的手段 。夫妻双方一旦领到“离婚证”,他们的夫妻关系就废除了 。也就是说从此刻起,无论男女双方谁想再婚,都有再婚的权利 。因为婚姻的登记行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假离婚有什么法律风险假离婚是社会上的叫法,我国不存在假离婚这个法律概念,只要离婚夫妻关系就终止了 。所以离婚之后会有以下风险:假戏真做,离婚之后一方不愿离结婚;会产生财产上的纠纷;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三条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 。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
假离婚有哪些法律风险假离婚的法律风险:
1、假离婚可能假戏真做,导致家庭的破裂,财产遭受损失;
2、假离婚复婚之后,可能造成财产的损失,给家庭造成纠纷的隐患;
3、如果假离婚被查实的,当事人的信用会有影响 。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