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事件

创纪录的热浪过后 格陵兰岛发生“大规模融化事件”据外媒报道,丹麦研究人员发现,格陵兰岛的冰盖受到了“大规模融化事件”的冲击,上周一天内消失的融化的冰足以将整个佛罗里达州覆盖在两英寸(5厘米)的水中 。据丹麦北极气候研究人员运营的网站Polar Portal报道,自7月27日以来,每天从这个巨大的冰盖表面流失大约93.7亿吨的冰,是其夏季正常平均流失率的两倍 。丹麦气象研究所报告说,大规模融化是在格陵兰北部的温度飙升到68华氏度(20摄氏度)以上之后发生的,这是夏季平均温度的两倍 。

7月28日的高温导致格陵兰岛出现自1950年以来的第三大单日冰损失;第二和第一大单日冰损失发生在2012年和2019年 。格陵兰岛每年的冰损失始于1990年 。近年来,它已经加速到了2000年之前的大约四倍的水平 。

即使在今年夏天的事件中融化的冰量比两年前少,但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更糟 。

Polar Portal的研究人员在一条推文中写道,虽然就被转化为水的冰块总量而言,目前的事件没有2019年那么极端,“但融化发生的面积甚至比两年前还要大一些” 。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的估计,如果格陵兰岛的冰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约20英尺(6米) 。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气候科学家Xavier Fettweis估计,7月28日大约有240亿吨的冰从格陵兰岛的冰层中融化,其中130亿吨进入海洋 。他发推文称,另外110亿吨融化的冰被 "雪堆重新吸收了,这要感谢最近的大雪" 。

Fettweis将当天加速融化的原因归结为大陆上方的一个大气事件,称为反气旋 。反气旋是高压区域,使其中包含的空气下沉,在夏季时升温,并创造条件,使炎热的天气可以在一个地区持续很长时间 。

格陵兰岛的融化季节通常从六月持续到九月初 。根据丹麦政府的数据,今年的融化季节已经有超过1100亿吨的冰融化到海洋中 。

格陵兰岛的冰盖是地球上除了南极洲的冰盖之外唯一的永久性冰盖,根据NSIDC的数据,其面积大约是德克萨斯州的三倍,大约为65.6万平方英里(170万平方公里) 。

据NSIDC称,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盖占地球淡水储备的99%,但由于气候变化,这两个冰盖一直在加速流失质量 。根据2021年1月发表在《冰冻圈》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自1994年以来,这两个冰盖总共损失了7万亿吨的冰 。

格陵兰岛加速融化的趋势是科学家们在全世界其他冰区看到的一个趋势 。据《 Live Science》此前报道,在2000年至2019年期间,地球上的冰川平均每年损失2937亿吨的质量,占该时间段内观察到的海平面上升的21% 。另一项研究估计,地球每年损失的冰块足以覆盖苏必利尔湖那么大的冰冻区域 。
地球再现“可怕”一幕,格陵兰岛下71年来最大雨,冰下病菌或苏醒害怕吗?地球的气候可以说真的是“大变化”了,人类可能真的在走向“不归路”了,2021年各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已经加剧了不少,什么高温,干旱,风暴等等都是太常见的事情了,并且出现的频率、强度等相比之前高了很多 。然而,地球再次出现了“可怕”的一幕,格陵兰岛又出现“大问题”了 。

格陵兰岛的这次问题并非是高温的问题,而是在极端性气候变化之下,引发的连锁效应,又是有史以来首次,也就是第1次在格陵兰岛看到这样的气候变化,是什么情况?我们来看一看 。

格陵兰岛下这么久的雨水,确实有点不正常,并且确实非常可怕的,我们在寒冷的区域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是这一可怕的一幕再次出现了,这并非是高温,而是降雨 。

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冰雪资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数据显示,这是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格陵兰冰盖上下的最大一场雨,也就是71年以来的最大雨水,同时,这次的降雨也是在格陵兰岛有史以来最高点的降雨,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区域下的雨水 。

同时,这一场降雨累计的降雨量大约有70亿吨,这对冰川区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而这次降雨主要就是气候变化带来的 。

根据气象统计数据显示,上周末格陵兰岛最高处的气温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第3次上升到0 以上,所以气温上升之后,导致了相对温暖的空气引发了降雨 。

这个站在气候的角度来讲,确实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在这寒冷的格陵兰岛地区来说,确不是正常的情况,而是一种异常的情况 。因为格陵兰岛常年比较寒冷,同时温暖的气候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

然而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之下,格陵兰岛的气候出现了巨变,气温明显上升,所以这样的气候将在未来可能成为常态化的事件,这场雨是格陵兰岛正在迅速变暖的证据:“这是史无前例的 。”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专家詹妮弗·默瑟(Jennifer Mercer)表示,格陵兰岛在人类的改变之下,正在发生巨变,过去10年里格陵兰岛不正常的天气事件发生得越来越多了,在气候持续的情况之下,未来只可能会变得更多,而不是减少,所以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

大家都知道,“全球变暖”的趋势还在持续之中,自从工业化时代以来,地球的变暖似乎都没有停止,虽然时常具有波动的情况,但是整体的趋势并没有下滑,而是在上升之中 。在2011 2020年时段,我们的地球成为了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 。

其中2020年的全球气温也是非常地高,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 1900年平均值)高出1.2。

所以,2020年的气温确实也较高,同时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81~201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1.06,成为了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份 。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人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在上升之中,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国际能源署发布预警表示,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将增加15亿吨,达到330亿吨,增长4.8% 。

并且在2021年5月,我们就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再次达到了 历史 最高水平,近419ppm 。所以人类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是在不断提升之中,如果这样下去,人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改变气候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全球性的灾难性问题都会上演,这并非仅限于2021年的气候问题,在2021年之后也将变得更加严峻 。

在全球性变暖的情况之下,气候变化确实在持续加大,温度越高,我们的冰川融化就会加快,无论是单独的格陵兰岛冰层,还是整个北极、南极,高原冰川等都是这样的 。

近些年来,封存在冰川之中的远古生物不断进入人类的视野,并且越来越多 。例如:北极出现44000年前的狮宝宝,18000年名为“ Dogor”的小狗,50000年 历史 的山狮幼崽“ Spartak”等等,在发现的时候,它们就如同才死去一样 。

然而,这并不是人类最担心的问题,还有更加可怕的东西,那就是冰下病菌或将苏醒,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之中,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很多未知病菌,并且研究证明了,对人类的影响也还存在,所以一旦进入到人类的“圈层”,那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所以留给人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冰下的病菌如果苏醒,对人类可能会受到毁灭性的影响 。

因为人类对它们都是“未知”的,并不是都能确定性地说明——一定可以抵御,这才是人类最大的担心问题 。所以加大对气候的改变吧,人类真的没有多长时间改变了 。

一切的地球变化正在引发连锁效应,虽然我们如今还未达到更加极端的模式,但是地球的气候“临界点”似乎真的已经出现,区域性的“气候临界点”最明显,我们看到的一切变化,都是越来越强,越来越极端化,这就是趋势,而并非是危言耸听 。
相隔183公里!第二个36公里陨石坑出现,地球或重现撞击事件

格陵兰岛事件

文章插图
作者:文/罗兆春
在科学中,人类对格陵兰岛的研究多数是建立在冰川融化之上,但是在格陵兰岛其实并非只存在冰川,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专家称,我们又在冰雪覆盖的岛屿之下,发现了新的一个巨大的“撞击坑”,这不得不说,在以前确实可能存在陨石(或者小行星)撞击过地球,才造成这样的模式,并且这次发现的“陨石坑”同样比较大 。
【格陵兰岛事件】
根据科学数据显示,这个新发现的“大坑”宽约36公里,和之前发现的、人类知之甚少的陨石坑一样 。专家认为,这个大坑的形成是陨石撞击地球的结果,目前已经通过各种遥感程序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这些科学数据也揭示了,在地球表面有一个明显凹痕,位于之前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东南183公里处 。这就是两个“陨石坑”的相隔距离 。
虽然两个大坑相似,科学家与专家的观点保持一致,也是认为它们都是因陨石撞击地球形成的,但是在形成的时间之上可能存在差异,第一个陨石坑科学家们怀疑大约是在11700年前形成的 。而这个新形成的“陨石坑”可能是在是在最近10万年内形成的,所以说两个是具有时间间隔的,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地球或时不时可能在受到来自宇宙的袭击 。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警告,难道我们地球真的是还会在未来遭受来自宇宙的袭击吗?因为有专门的科学家在研究,我们地球可能遇到小行星撞击的概率,在2018年的时候,美国宇航局就发出了一次警告,就是5年后有小行星靠近地球,但是这又过了一年了,也就是还有4年,这颗“致命”小行星的时间也是越来越近了,如果预测准确,那么地球就或重现撞击事件 。
按照科学初步预估显示,该“致命”小行星是在2023年8月8日到达地球,但是撞击地球的概率极低,专家说了不会相撞的几率是99.9999967%,所以说不是百分之百的概率,我们还是挺担心的,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小行星如果真的靠近地球,如果被地球的引力所捕获,那可能就不是这个概率不会撞击了 。
既然科学家们证实了格陵兰岛的“陨石坑”是来自于太空,这也说明了确实地球是可能再次遇到这样的撞击事件的,无论是NASA还是科学专家对这些的研究也是没有错误的,毕竟存在一个对人类地球的威胁概率,当然在威胁地球这些小行星还未到来的时候,这一切都是未知数,毕竟没有百分之百确认,科学家们可能已经研究出了对付它们的方式,如今说的就是“激光”计划,就看多久能够出现,来进行这个后顾之忧的解决 。谢谢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