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兵法三篇失传了吗

韩信的兵书《兵法三篇》,最后为什么会失传了呢?汉代名将韩信,被后人称为“兵仙”,其一生从无败绩,书写了汉初一代神将的传奇 。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其实韩信曾与谋士张良共同写下一部名为《兵法三篇》的兵书,它是汉初时期的兵法大成之作,受到了刘邦的赞赏 。不过这部书,最终还是淹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 。至于它为何消失?很可能与一位神秘的女人有关 。她究竟是谁?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韩信兵法三篇失传了吗】

韩信兵法三篇失传了吗

文章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韩信是淮阴人氏,为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西汉开国功臣 。韩信早年郁郁不得志,后因天下大乱,毅然参加反秦斗争,投奔到项羽帐下 。然而项羽并未对韩信加以重用,他只能再次投奔刘邦,最终由夏侯婴与萧何鼎力推荐,被刘邦拜为大将军,韩信接下来亲自制定了汉中对策 。
韩信为将期间,曾大破楚军于京、索,平定魏国、代国、赵国、燕国,并于淮水之战中全歼20万楚军,致使处于垓下之围的项羽被迫横刀自尽 。西汉王朝建立后,韩信因功高盖主,终被吕后所擒,诱杀于长乐宫中,并被夷灭三族 。不过对于后世而言,韩信的军事能力却毋庸置疑,其用兵之法精妙诡谲,后代王朝征战将领多对其加以借鉴 。
作为一代兵仙,韩信在战场上称王称霸,却在政治上表现得十分幼稚 。他曾仗着自己的功劳,屡屡挑衅君上,致使刘邦对这位曾经的老战友产生了严重的戒备心理,以至于逐渐削夺其兵权,实施软禁囚羁之法 。


韩信在被软禁期间,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军中政务,他都无权参与讨论,因此终日闲散无所事事 。为了能够消磨光阴,他与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共同研讨军事,并通力合作著述了一本名为《兵法三篇》的兵书 。
即使我们没有阅读过《兵法三篇》,也能根据其作者的实力与背景,还有历史典籍中的记载,大略也猜出它的内容深度 。《兵法三篇》属于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初的军事战争汇总,借鉴了包括孙武、孙膑、白起等一系列军事家的军事理论,称得上是当时一部顶尖的军事著作 。该兵法分为用将篇、用地篇以及用计篇,记录了大量先进且有效的战法,同时也对行军、列阵、严明军纪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
《兵法三篇》著成之后,便立即被献给了汉高祖刘邦,刘邦看罢对其赞叹不已,给予了该著作相当高的评价 。不过此时已天下太平,出于政治的考量,刘邦还是怕此书泄露至民间被心怀不轨之人获得,因此他有目的性地将《兵法三篇》进行了藏匿,只允许在皇家子弟中传阅 。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于长安驾崩,被葬于长陵之内 。随着开国皇帝的逝去,皇后吕雉趁机执掌大权,开始了外戚专权的时代 。由于吕雉身份特殊且颇有政治头脑,因此《兵法三篇》也被其加以重视,成为了枕边必读之物 。不过吕后资质平平,且从未经历过战场磨砺,因此一直未能领悟该兵法的精妙真谛 。
不过有后世史学家猜测,鉴于对吕氏外戚政权的维护,吕后很可能会在自己死后,将这部书传给自己的侄儿吕产与吕禄 。吕产与吕禄二人虽然在吕后的扶持之下手握重权,可二人的才华与气度都并不出色,他们从未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对于排兵布阵等基本属于一窍不通的状态 。不仅如此,随着汉帝国日渐消失的兵戈,战争也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加可怕的政治集团的明争暗斗 。
汉室老臣对于吕氏乱政颇为不满,可是碍于吕后的权威,都只能忍隐不发,直至吕雉死后,吕氏外戚集团的统治开始动摇,最终因内部矛盾加剧而酿成了流血政变 。汉室老臣陈平与周勃于内响应,齐王刘襄于外发难,刘氏诸侯王随之并起,共同绞杀吕氏势力,最终大获全胜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这样混乱的场面中,《兵法三篇》也随之遗失,从此不再出现于后世 。
可怜吕雉算计一生,到头来终究没有保住自家的天下,而被她寄予极大希望的《兵法三篇》,也因为遇人不淑而未能发挥作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剧 。《兵法三篇》的失传,也为后世带来了莫大的遗憾,如果未来它真的能够被发现,想必定会为华夏兵书宝库再添一朵奇葩 。
韩信兵书有几篇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可惜皆已失传 。
《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诸吕用事而盗取之 。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拾取之)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 。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 。”
大意是:汉朝建立后,张良和韩信共同整理兵法,在一百八十二家中取舍选择定著三十五家 。这些军事著作,都在诸吕用事(吕雉临朝称制时吕氏家族掌权用事)时被盗取去了(其时韩信早已蒙冤被杀,无非是害怕韩信的威名和学识对吕氏政权造成不利的影响) 。
到汉武帝时,军政杨仆搜集纪录整理遗留散失下来的军事著作,还是不能齐全 。到汉成帝时,任宏受命论次兵书 。任宏不辱使命,广采博收,将所收集整理出来的兵书分为四类 。
任宏论次的四类兵书共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其中包括“韩信三篇” 。但是之后的中国屡次朝代更迭,战乱频发,很多古书都不幸遗失,韩信三篇也是如此 。
扩展资料
兵败被杀
汉高祖十年(前197年),韩信命王黄等人劝说陈豨,使其误信而反 。十一年春天,韩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侵入参合,对抗汉朝 。
汉朝派遣柴武带兵前去迎击,柴武先写给韩信说:“皇帝陛下宽厚仁爱,尽管有些诸侯背叛逃亡,但当他们再度归顺的时候,总是恢复其原有的爵位名号,并不加诛杀 。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 。现在您是因为战败才逃归匈奴的,并没有大罪,您应该赶快来归顺!”
韩信回信道:“皇帝把我从里巷平民中提拔上来,使我南面称王,这对我来说是万分荣幸的 。在荥阳保卫战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项羽关押 。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 。等到匈奴进犯马邑,我不能坚守城池,献城投降 。
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 。现在反而为敌人带兵,和将军争战,争这旦夕之间的活头 。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 。文种、范蠡没有一条罪状,但在成功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亡;现在我对皇帝犯下了三条罪状,还想在世上求取活命,这是伍子胥在吴国之所以被杀的原因 。
现在我逃命隐藏在山谷之中,每天都靠向蛮夷乞讨过活,我思归之心,就同瘫痪的人不忘记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记睁眼看一看一样,只不过情势不允许罢了 。”于是两军交战,柴武屠平参合城,并将韩信斩杀 。
-韩信
韩信兵法失传了吗?估计孙子兵法都比不上韩信兵法,诸葛亮兵法更比不上了 。韩信兵法只写了三篇,还有很多韩信并不是贵族后代,张良才是贵族,楼下说的不对 。还有既然失传了就不能考证出它是否比孙子兵法更优秀,你将诸葛亮提到这个话题里也完全就是被三国演义误导了,首先诸葛亮的长处不是带兵而是管理,蜀汉最受刘备重视的谋臣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一直到法正死刘备亡诸葛亮才真正做回主力 。诸葛亮的带兵才能历代研究历史的人都是对其贬低的多一些 。司马懿说诸葛亮带兵少权变,遇到困难往往就困死了,很难找到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