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最有名的一句

谁知道陆游的《钗头凤》里,哪句是名句啊?【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 。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 。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 。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 。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 。”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 。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 。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 。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 。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 。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 。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
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两首,即《沈园》诗二首 。
爱,为什么会能够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红粉成灰”之后的几十年,还让诗人用将枯的血泪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断肠诗句?我从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诗句中似乎得到一丝感悟:陆游和唐婉的夫妻情爱,虽说在现实世界中存续的时日无多,却早已经一点一滴地“转存”到了各种有情万物之中,恰似把真情实爱存入了瑞士银行,可以稳稳地收取利息 。一对“菊枕”的枕函之中,封存、寄寓了新婚当时多少甜蜜,多少默契;多少香艳,多少情怀;多少的厮抬厮敬,多少的互爱互重 。也许,就单是这一对“菊枕”,已经足以让情爱“一粒粟中藏世界”且“化身千万”,更不用说恩爱夫妻之间“有甚于画眉”的“闺房记乐”了 。
一对“菊枕”,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那么的无足道,而又实在是那么的奢侈 。其“药疗”之功效,犹在其次也,叹叹 。
人间的万事可以消磨殆尽,而情爱的清香却永远会历久弥新 。
愿天下有情人都双双亲手缝制自己的一对“菊枕”,长相依傍,不离不弃,莫失莫忘,珍爱到地老天荒!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钗头凤》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钗头凤①

钗头凤最有名的一句

文章插图
唐婉
名句: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
【导读】
唐婉,陆游的前妻,宋代才女 。
这是唐婉对陆游《钗头凤》的和词 。陆游原娶舅父唐闳之女唐婉,夫妻相爱,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遂被迫离婚 。后来,二人偶遇于沈氏园(在今浙江绍兴),唐氏遣人送酒肴致意 。陆游“怅然久之”,就题了一首《钗头凤》在园壁上 。唐婉读后伤心不已,就和了这首词,不久就忧郁而死 。
【原词】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②,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③,夜阑珊④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注释】
①这是唐婉读了陆游《钗头凤》后写的和词 。②笺(jiān):原意是写信的纸,这里是“记下”的意思 。③角声:原为军中器乐声,这里指更鼓声 。④阑珊(lánshān):将近,衰落 。
【译诗】
人世间的感情竟如此淡薄,
人与人的关系是这样险恶 。
春雨又送走了一个个黄昏,
柔弱的春花多么容易飘落 。
一夜间残留在脸上的泪行,
醒来时已被习习晨风吹干 。
要想诉说心中难言的忧痛,
只能默默自语斜靠着栏杆 。
一言难尽:难,难,难!
心爱的人如今已天各一方,
今天和昨天已经完全两样 。
病魂如同荡来荡去的秋千,
日复一日萦绕在我的身旁 。
尖利的角声传来阵阵凄凉,
朦胧的夜色也已渐渐衰残 。
最怕的是有人来寻问心事,
只能咽下泪水把笑脸强装,
今生只能:瞒,瞒,瞒!
【赏析】
唐婉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 。这是唐婉读了陆游《钗头凤》后写的答词 。词中倾诉了满腹心事,抒发了委屈、怨恨、凄楚、绝望的情怀,令人感动 。
词的上片交织着十分复杂的感情 。开篇“世情恶”两句直接抒写对于在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慨之情 。“薄”和“恶”两字用得准确有力 。“雨送黄昏花易落”采用象征的手法,暗喻自己备受摧残迫害的悲惨处境 。以下几句写内心的深切痛苦,最后一连串的“难”字是内心的独白,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千种委屈、万般愁恨 。
词的下片继续直抒胸臆 。“人成各”几句,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申诉自己遭遇的不幸和痛苦 。“角声寒”以下四句,具体形象地倾诉自己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苦境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的细节,真切地表现明明内心痛苦不已却还要咽下泪水、强装笑颜的情态,尤其生动感人 。最后再以三个“瞒”字呼应作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与陆游的原词相比,本词更多地采用自怨自泣、独言独语的方式,以缠绵执著的感情和悲惨心酸的遭遇感动古今 。陆词更多的是通过着力描绘出一幅幅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以景、情、事交融的手法表达悔恨交加的悲痛而打动读者 。两首词的表现手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份,写得同样出色 。合起来读,能给人以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感受 。
陆游、唐婉的《钗头凤》原文及赏析《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 。
赏析:上片将以往夫妻欢聚的场景与如今相遇的场景进行对比,用以前的幸福温馨与当今的愁闷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如今愁思的难以排解 。上篇中也巧用意象进行对比,昔日的“红酥手”、“黄藤酒”与如今的“东风恶”、“欢情薄”进行对比,反复突出往日的幸福与今日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被迫离异的怨愤与无奈伤感 。而下片则直接抒发了离别后的相思之苦,春如旧与前文的满城春色相呼应,明明一样的景,却因诗人的心境不一样了,就被赋予了别样的情 。描写了妻子消瘦的身体,侧面反映了被迫和离妻子的苦闷,也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怜惜与抚慰之情 。
《钗头凤.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阑珊 。
难,难,难!
人成各,今昨非,病魂常似秋千索 。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
瞒!瞒!瞒!
赏析:
词的上片表达了诗人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世情薄与人情恶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受到封建礼教迫害的愤恨与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 。而作者又用了象征手法,用花来象征着饱受残害的自己,表明了自己的悲惨处境 。而晓风干两句则抒发了作者离开丈夫后的苦闷情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 。词的下片则表明了作者在分离后内心的伤痛和对今是昨非的感叹,也表达了自己和离后被封建礼教压迫所导致的艰难处境 。
陆游钗头凤原文南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为: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译文:
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 。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 。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莫,莫,莫!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陆游与原配夫人唐琬结婚以后,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 。而陆母恐陆游儿女情长,荒疏功业,时迁怒唐婉,责骂不已 。不到三年,棒打鸳鸯,被迫分离,唐氏改嫁赵士程,彼此之间音讯全无 。
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 。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 。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
主旨赏析:
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琬)的爱情悲剧,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钗头凤》古诗赏析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
【作品赏析】
《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 。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 。因为这首词是咏调名本义的本事词,所以须首先交待一下词中本事 。
一般的说法是: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 。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 。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 。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 。以上情节来自宋周密《齐东野语》,查其中却有失实之处 。盖唐闳为鸿胪少卿唐翊之子 。陆游有舅父六人,但其中并无唐闳(详见拙着《宋词选语义通释》附录二《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所引宋王珪《华阳集》卷三十七《唐质肃公介墓志铭》) 。陆游与前妻唐氏自然也不是表兄妹 。但据宋代诸家笔记所载,陆游与前妻唐氏在一次春游中于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这是可以相信的 。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 。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 。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 。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 。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 。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 。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 。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 。以上谈的是这首词的总体印象,为了印证这一印象,还可以从语言意象入手做进一步的分析 。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这三句抚今追昔,所表现的情感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 。“红酥”言其细腻而红润 。李清照《玉楼春》(红梅)词:“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看南枝开遍末?”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 。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其中便寓有爱怜之意 。词人为什么只写手如红酥?这是因为手最能表现出女性的仪态 。如《古诗十九首》“纤纤濯素手”;苏轼《贺新郎》“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都是借手来显现人物的体态与仪表的例子 。但在这首词里,词人不仅借对手的描写来衬托唐氏仪容的婉丽,同时联系下句“黄縢酒”来看,正是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 。这一情境陡地唤起词人无限的感慨与回忆: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这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游赏之地 。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属他人 。满城春色依旧,而人事全非 。“宫墙柳”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但同时也暗含着可望而难近这一层意思 。“东风恶,欢情薄”是借春风吹落繁花来比喻好景不常,欢情难再 。“东风恶”的“恶”字多有人理解为恶毒之恶,这是不对的 。由于对“恶”字语义的误解,更将此句加以引伸,认为“东风恶”是陆游影射自己的母亲太狠毒,拆散了儿子的.美满姻缘 。这更是望文生义的无稽之谈 。为了纠正对此句的错误理解,在此不得不稍加辨证 。盖宋元时语中的“恶”字本为表示事物程度的中性“甚词”,义同太、甚、极、深,并不含有贬义 。如康与之《忆秦娥》词:“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 。”意谓春光已去,而长安古道上的春风还在劲吹 。周邦彦《瑞鹤仙》词:“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是说西园落花已经飘零满地,东风又何必刮得如此之甚呢!元胡只从《快活三过朝天子》散曲:“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这是形容春风中杨柳不停地迎风飘舞,显得东风甚猛;如果柳丝是小蛮(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的腰肢,她必定感到十分困倦了 。据此可知“东风恶”并非影射陆游的母亲 。至于这首词在客观上是否具有反封建的社会意义,这是另一回事,不应和词的本文阐释混为一谈,否则将会曲解作品原意而厚诬古人之嫌了 。辨证既明,那么“一怀愁绪”以下三句自然是紧承好景不常,欢情难再这一情感线索而来,是陆游在向前妻唐氏倾诉几年来的愁苦与寂寞 。最后结以“错、错、错”三字,却是一字一泪 。但此错既已铸成,即便引咎自责也于事无补,只有含恨终身了 。
词转下阕,却另起一意 。这里是用代言体直拟唐氏口吻,哭诉别后终日相思的苦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这三句词因为是拟唐氏口吻,所以仍从往日同赏春光写起,而丝毫没有复沓之感,反而令人觉得更加凄楚哀怨,如闻泣声,如见泪眼,人物音容,宛然在目 。“春如旧”一句与前阕“满城春色”相对应,既写眼前春色,也是追忆往日的欢情,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 。“人空瘦”,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空”字,写出了徒唤奈何的相思之情,虽然自知相思无用,消瘦无益,但情之所钟却不能自己 。“泪痕红浥鲛绡透”,正是数年来终日以泪洗面的真实写照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这四句写出了改嫁后的无限幽怨:任它花开花落,园林清幽,但却无心观赏登临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认为:“‘闲池阁’此指沈园近迹 。”虽也可通,但不如解为赵氏园林为更近词之本意 。盖从前阕“满城春色”,后阕“春如旧”所写景色来看,都不是暮春气象 。因此说“指沈园近迹”就与前文抵牾不通了 。另据陈鹄《耆旧读闻》说:赵士程“家有馆园之胜”,可见这两句指唐氏改嫁后不能忘情于前夫,赵家虽有园林池阁,却因抑郁寡欢而从未登临 。下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赠其丈夫故事,直将改嫁后终日所思和盘托出,补足上二句之意 。结句“莫、莫、莫”三字为一叠句,低徊幽咽,肝肠欲断,这是绝望无奈的叹息,也是劝慰前夫,自怨命薄的最后决别 。据说唐氏在沈园与前夫会晤之后,不久便抑郁而死 。
【钗头凤最有名的一句】前人评论陆游《钗头凤》词说“无一字不天成”.所谓“天成”是指自然流露毫不矫饰 。陆游本人就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正因为词人亲身经历了这千古伤心之事,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之词 。这段辛酸的往事,成为陆游终生的隐痛,直到晚年他还屡次来到沈园泫然凭吊这位人间知已,写下了《沈园》诸诗,因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引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