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有什么风俗?1、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

文章插图
淮安是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 。为打造“吃在淮安、创业在淮安”品牌 , 当地于2002年9月举办了首届中国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 。
2、淮安人爱讲江淮官话
淮安地处江淮官话区 , 属于官话方言区与吴语方言区的过渡地带 。淮安语音 , 有“淮平子”之称 。南称蛮北称侉 , 而淮安的语音也就是不蛮不侉的意思 , 相对较平 。
淮安内部来说 , 南部县区方言 , 具备典型的南方方言特征 , 入声词汇众多 , 无卷舌音 , 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难以听懂 , 而北部县区 , 北方方言色彩开始呈现 , 一些词汇、发音有别于南部县区 , 并开始出现卷舌音 。
3、戏曲
淮安北部流行粗犷、豪放的淮海戏 , 而淮安南部则流行较为柔情的淮剧 。两个剧种都是“淮”字打头 , 然而唱腔风格各异 , 淮海戏与流行于安徽的泗州戏、徐州和鲁南地区的柳琴戏 , 同属拉魂腔;而淮剧起源于盐城 , 又名江淮剧 , 以盐城一带方言为基调 , 故显得柔情 。
扩展资料:
淮安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 , 公元前486年 , 吴王夫差开挖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河段——邗沟(即京杭大运河的扬州至楚州段) , 沟通长江、淮河 , 由此与运河相伴相生 。故成为春秋战国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 , 先后为吴、越、楚所有 。
秦统一六国后 , 推行郡县制 。市境分属泗水郡和东海郡 , 始置县邑有淮阴(治今淮阴区码头镇)、盱眙(治今盱眙县城东北)、东阳(治今盱眙县马坝东南) 。
西汉年间 , 市境大体属临淮郡 , 又增置淮浦(治今涟水县西)、射阳(治今淮安区东南)、富陵(治今洪泽湖中)等县 。东汉分属下邳国和广陵郡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 , 建置紊乱 , 隶属多变 , 今市区码头镇、淮城镇其时均为军事要塞 , 多设州郡治所 , 为边帅驻节之地 。
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 , 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 , 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 。南齐永明七年(489) , 割直渎破釜以东 , 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 , “淮安”之名始见 。
—淮安
【淮安有什么民俗】—中国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
淮安有哪些古老风俗淮安的风俗,从节日习俗上来看 , 春节时 , 淮北(如淮阴区等)通常与北方大部分地区相同 , 吃饺子 , 而淮南(如楚州区等)则通常吃元宝(即汤圆) 。
淮安民俗有:腊月24 , 打打扫家里的灰尘 , 准备迎新年 。正月十五闹花灯 。二月初二:叫龙抬头 , 小孩剔去胎毛 。五月初五:吃烧大蒜 。七月十五迎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冬至日要祭祖 。等 。
值得注意的是 , 地处淮南与淮阴区一河之隔的清河、清浦两区 , 由于与淮阴区地理相近、人员来往密切 , 饮食、风俗习惯、方言等已在向淮北地区靠拢 。
婚俗习惯上 , 在淮河以北的宿迁女孩出嫁通常下午进门 , 而在淮河以南的淮安市区则保持上午进门的惯例 。
淮安有那些春节民俗1、掸尘:淮安人过年有个习惯 , 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春节” , 所以淮安人年前必定彻底打扫卫生 , 过去称之为“掸尘” 。
2、祭灶神:农历腊月二十三 , 俗称“小年” , 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 家家户户要“送灶”和“祭灶” 。
3、备年货:糖果、瓜子、开心果、各种坚果和包装零食应有尽有 , 而各种年货中最重要的就是糕 , 与高谐音 , 过年吃大糕 , 寓意着来年事业和学业步步高 , 讨个好彩头 , 但大年三十不能吃 , 大年初一才可食用 。
4、添新衣:过新年 , 穿新衣 , 全身上下都是新的 , 也有一种辞旧迎新的好兆头 。
5、贴春联:在淮安人的习俗中 , 贴春联大有讲究 , 要在大年三十晚上 , 吃饭之前贴 。
6、压锅:将豆腐放在锅里 , 大年初一早上一打开锅 , 就看到了豆腐 , 这叫头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