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和客体是什么意思

法律里的主体和客体究竟是什么意思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具体如下:【主体和客体是什么意思】

主体和客体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 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 , 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 , 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 。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概念 , 指具有法律人格 , 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 。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 又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利客体 。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 , 没有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中介 , 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 。因此 , 客体是构成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 。
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应满足下述三个条件:(1)必须是一种资源 , 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 因而被认为具有价值 。(2)必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 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无代价地占有利用 。(3)必须具有可控制性 , 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为一定目的而加占有和利用 。
什么是主体 , 什么是客体主体与客体 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 。主体是实践活
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
识活动指向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 作为主体的人
是有生命力和自然力的物质实体 。但是 , 人不仅仅是自然
存在物 , 它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一切活
动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践能力和认识
能力 , 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 这种能力的发挥也离不开社会
提供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意识性是人之所以具有能
动性的重要根据 。主体的意识包括关于对象的意识和主
体的自我意识 。人不仅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能动地
反映世界 , 而且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地改造世界 , 以满足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主体的形式可以分为:个人主体;
集团主体;社会主体 。客体是客观的现实存在物 。客体是
同主体活动有功能联系和被具体指向的东西 。因此 , 客体
是被历史地规定着的 , 没有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领域的
客观存在事物 , 是不具备客体的规定性的 。客体可以分为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以物质形式、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
精神客体 , 如录音磁带、电影拷贝、文化书籍、电子计算机
存贮系统等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基本问
题 。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之间始终
存在着矛盾 , 客体不会自动满足主体的内在需求 。主体和
客体又是统一的 。离开客体 , 无所谓主体 , 离开主体 , 也无
所谓客体 。主体的知识水平、技术手段制约着对客体认识
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 。而客体也会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
的提高 。主体的活动不能摆脱客体的规律及其条件的制
约 。主体的能动性在于认识客体 , 并把它们置于自己的控
制之下 。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而且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有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三个基本层次 。实践关系是主体改
造客体以及客体被改造的关系 。这是主客体关系的最基
本方面 。在实践关系中 , 主体基于对客体的一定认识和自
身的需要 , 提出实践目的 , 运用工具和手段实现对客体的
改造 , 取得一定的物质成果 , 把自己的目的、能力和力量
对象化 。同时 , 客体也迫使主体的改造活动遵循它的规律
性 , 主体的实践目的、实践方式和实践结果都要受到客体
的制约 。认识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关系 。认
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客体的信息作用于主体 , 
使主体的观念获得客观内容;同时 , 主体根据需要对客体
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 形成了客体的主观映象 , 在观念上
把握和反映客体 。价值关系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同客体
满足需要之间的关系 。外部世界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条
件 , 具有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属性 。主体索取
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作为客体 , 并通过活动改变客体 , 
实现自己的目的 , 满足自己的需要 。主客体之间的这三层
基本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实践关系是主客体关
系最基本的层次 , 认识关系可以指导实践活动 , 价值是人
的实践、认识活动的内在尺度、目的和动力 , 价值关系是
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层次 。
主体和客体通俗什么意思主体和客体通俗的意思是:主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 , 即同认识主体相对立的外部世界 。科学地把握真理概念必须阐明的一对基本概念 。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与哲学基本问题紧密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客体是不依赖主体而独立存在的;主体不是消极地适应客观世界 , 而是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 。唯心主义颠倒主客体关系 , 认为客体依赖主体而存在 , 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