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完整句子

君子不器,大道无方 。志同则味近,道合即声远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大道不是只有一个方向 。志趣相同,则相近,大道方向一致者,则可以一起相伴走远 。

君子不器完整句子

文章插图
大概意思就是说,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志同道合,如果两个人志向相同,那么他们的品位人格应该也是差不多的,如果两个人的人格差不多,那么他们的目标和成就,也是差不多都是一样的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意思是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
大道无方出自《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 。
志同则味近,道合即声远:意思是志同道合的人能走到一起并且能相互扶持走的很远 。
扩展资料:
孔子解释“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就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
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特别是修到天道与本心为一,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即便讲应用,也是强调以不变应万变 。一旦明道,即朱子说的格物致知,也是阳明先生讲的致良知,则可以持经达变,抱一应万,待人接物事事可为!
君子不器,并不是说可以脱离实际,忽略现实,因为阴阳一体,道器不离,悟道总是在器中,悟道后还是在器中运用 。
【君子不器完整句子】参考资料:-君子不器
-易经

君子不器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君子不器”其实就是‘君子不量’ 。有‘器’必有‘量’ ; “君子不器”不是说‘不自量’ ,而是说要懂得 : ‘知止 ’ 。

‘知止’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行为方式,因为在绝大多数时候人们受制与自己这副‘身躯’的局限性,‘更富有’,‘更高级’,‘更荣耀’;亦或者‘被侮辱’,‘被看不起’,‘被排挤’......等等等等; 我们受制于这副 ‘ 身躯’的局限性 ,故此会 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诞生 ,想法指导行动 ,这 也 就是我们做出各种各样事情的原因 ,有好的,也有坏的,有善的,亦有恶的 。总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

而这里我所指的‘身躯’,就是我们个人的‘大脑’加‘躯干’ 。完整的‘大脑’加完整的‘躯干’构成了我们一般 普遍的‘身躯’。而我这里所说的,也仅指 普遍的‘身躯’。或 者 称之为 : ‘身体’ 罢 。

1.

每一副‘ 身体 ’(‘大脑’加‘躯干’)都有他 的共性 ,譬如‘思考’当中的共性与‘身体’结构与习惯当中的共性......等等,等等 。

有人说‘性格’不同,但其实‘性格’也只不过是‘思考’当中的一部分罢了 。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虽然‘性格’看似“千变万化”,“千奇百怪”;但就像‘思考’有他的规律可循一样,所谓“不同的”‘性格’之间一样有他相同且固定的‘思考’轨迹,所以理论上来说‘身体’不应存在‘完全的不一样’;所谓的“不一样”,也永远只是相对而言的 。故此‘性格’也是可以归纳总结的 。

2.

因 ‘身体 ’ 本身就 是 可 以 被归纳总结 的,何况‘身体’下所包含的‘思考’与‘性格’呢?不信你就看历史,古今中外有多少的被推上‘皇权’,‘王权’的个人最终没有走向贪婪,腐朽,堕落与愚蠢的一端呢?

3.

历史,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总结,我们无需再去就此而再做实验;因再做多少次其结果也是一样的 。这些‘皇帝’,这些‘王’彼此之间可能都不认识,甚至彼此之间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反差,少则隔着几十年或几百公里,多则隔着几百年甚至上万公里 。这些‘时间’和‘空间’都不搭调,彼此之间也不会认识的人为什么其所作所为,其结果和性格会如此的相像和统一呢?

我们说,这就是个体之间 ‘ 身体 ’ 共性的一个有力证据。当一个人拥有了无上的权利或至高的权力,他的所思,所想;他的‘思考’指引他‘身体’的行为 几乎是 ‘ 可以预测 ’ 的。这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占卜技术,你只需要懂点儿历史就能够大致猜出他们在干什么;我觉,这便是极为科学的‘统计学’了 。
‘科学’,就是在不断的总结‘规律’ 。‘身体’的规律,‘自然’的规律,‘宇宙’的规律......等等,等等 。‘ 身体 ’ 的规律是极为科学的 ,他甚至可以用‘公式’来代替 。即,如果 用‘B’来表示‘身体’ ,那么 ‘A’就代表 的是 一个‘量’ ;一个什么‘量’呢?

4.

我们姑且罢‘A’假设成是‘皇权’或‘王权’;那么‘A’+‘B’我们就可以简单的得出一个‘C’的值 。而这个‘C’的值就代表了古今中外所有被推上‘皇权’或‘王权’之‘身体’的共性之反应 。

他(‘C’)或者是暴虐的,或者是贪婪的,或者是骄纵不可一世的,或者是喜新而又厌旧的......但是这个‘C’值的得出是因为有了‘A’这一‘量’的加入,因为有了‘A’,所以‘B’才发生了变化 。我们假设‘A’,‘B’都是恒定的,那么‘C’则是必然的 。‘身体’(‘B’)都一样,‘皇权’(‘A’)也都一样(至高无上);那么‘C’也就都一样了 。所以‘A’+‘B’=‘C’是一种非常科学 ,且正常的普遍现象。
而 我们 所 说君子不 “ 器”是什么意思呢 ?

就像我 开篇所讲 的一样,这个“ 器 ”,就是 ‘ 量 ’ 的意思。“君子不器”其实就是让我们从主观意识上去‘淡化这个量’一样。怎么讲呢,就是说你要去‘淡化’这个‘A’(‘皇权’或‘王权’或‘富贵荣华’,‘财色美女’......等等) 。但 当你去 ‘ 淡化 ’这个‘ A ’ 的时候 ,你首先要先 ‘ 克服 ’这个‘ B ’(‘身体’) 。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对‘A’的追求也是‘B’(‘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 。所以说要去‘ 克服 ’‘ B ’其实也 就是要 我们去:‘ 节制本能 ’ 。

“器”就是‘身体’(‘B’) ,“君子不器”就是说 :‘ 君子要节制本能 ’ 。亦 就是我所说的要:‘ 知止 ’了 。所以,当‘B’(‘身体’)淡化了的时候,‘A’自然也就得到了淡化;那么‘C’的值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削弱’了 。

5.

‘ C ’的值(贪婪,奢侈,暴虐,骄纵不可一世) 被削弱了 ,那么 老百姓和 ‘B’(‘身体’) 周围的人 也 自然会好过一些 ;所谓“明君”,“贤君”,甚至“圣人”,那也无非都是‘C’的值被‘一削再削’而之后的结果 。所以若想达到:‘ 削C ’,那么‘ B ’(‘身体’) 的淡化和节制 则 是必不可少。所谓“ 君子不器 ”,也正 是让我们 去 淡化 和 节制 ‘ 身体 ’啊 。正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篇》),“君子不器” 亦复如是。---- 文 李宗奇 戊戌年三月初二
“君子不器”的下下一句是什么?“君子不器”的下下一句是: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出处】《论语·为政》
相关句子的详细解释: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
君子和小人的解释: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 。虽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圣人、贤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于君子,然而圣贤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远而不易攀及,世间完人总是不多,因而一较普遍的、较易至的、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别值得注意与追求 。
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古语亦有多种涵义 。但当下定义中普遍认定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