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一、产生方式不同

文章插图
法律是自觉的、有形的 。道德根据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渐产生,依赖教育培养而积累长成 。
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也不一定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制度来实现 。
二、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形式,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确定性、一般性的特点,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法典、单行法规、判例、条例、条约等规范性文件 。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认可、解释是拥有法律创制权的专门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权限,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进行的,其他个人、团体、组织无权进行法律的创制 。
道德则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论、行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而表现出来 。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无须经过某个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它的运作、功能的发挥也不必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某个行政命令而实现 。
三、实现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 。
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坚强后盾,依靠强制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法律主要是一种外在强制力 。
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界定十分模糊,它的实施、实现也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评价的力量,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内在修养、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来维持,诉诸人的心理,通过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一种内在强制力 。
四、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调整的范围主要是人的行为,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的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
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得多,它几乎涉及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领域、一切活动、一切人际关系,涉及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动机 。法律所调整的绝大部分对象,同样也可以用道德来调整,而道德所调整的对象不一定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 。
五、评价的尺度不同
法律评价人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是合法与不合法,有效与无效 。只要人的行为符合法律、法律规范的规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
道德评价人的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主要是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一定人群集合体的善恶观、公正观、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 。人们的行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就是正当的和合理的 。因此,法律的标准与道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别,法律标准远比道德标准明确和规范 。
六、权利义务的特点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都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配置而实现社会调控的 。但法律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义务为主体 。
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定的,是以法律为根据和基础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实在形态,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特征 。
道德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应然性,是一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观念形态、理想形态的 。
拓展资料: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法律与道德有哪些差别1.从定义上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
道德
2.产生的方式:道德产生于社会生活,也来源于传统的文化习俗,以及传统观念 。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具有一定文字形式,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古代多指刑法、律令,今亦泛指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法规、条例和规定等 。
3.从作用上来看: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这也是个人对自我行为约束的结果 。
法律则是最后的道德,这是一种强制性规定,通过引导、预防、警示、惩罚的方式来对社会起作用 。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4.从准则上来看:道德的标准并没有太过具体,也并不统一,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都各不相同 。
法律由于是立法机关制定,每一条法律都经过了研究,具有统一的准则 。
5.从表现形式上来看:道德更多的是一种观念,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是一种思维 。
法律通过立法,以成文法的形式呈现,是现实存在的东西 。
法律
法律与道德最主要的区别法与道德的主要区别是产生时间不同、结构不同、内容不同、保障手段不同、调整范围不同 。
1、产生时间不同 。
法律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法产生于阶级社会 。
道德是社会生活自发演变而形成的,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相应的道德,例如上古时期的禅让制 。因此法律的产生时间晚于道德 。
2、结构不同 。
法律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具体表现为法律制度、法律条文、法律部门等等 。
道德比较零散,没有完整的体系 。
3、内容不同 。
法律的内容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
道德的内容往往只强调义务 。如道德要求拾金不昧、救死扶伤、尊老爱幼等等都是给人设定的义务 。
4、保障手段不同 。
法律的保障力量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 。
道德的保障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遵守和社会舆论的评价,是一种内心的约束 。因此法律的保障手段强于道德 。
5、调整范围不同 。
道德的调整范围远远大于法律 。道德要求人们内心善良、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这样的要求 。
法律只是对人最低限度的要求,调整范围小于道德 。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什么?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扩展资料: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 。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总的来说就是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整手段,在调整社会关系时的作用是不同的 。道德规范的消亡是自发的,而法律规范的删除是人为的 。因此,理解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促使两者在社会调整中协同发挥作用的前提 。
1、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分为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所谓纵向联系,是指它们和其他社会现象间的共同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而它们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必然是一致的 。法律与道德的横向联系则是指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这种联系又有四中情况:其一,相互渗透 。其二,相互制约 。其三,相互保障 。其四,相互转化 。因此,人们说,法律是道德的政治基础,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 。
2、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法律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道德的实施主要靠人们的自觉遵守,其次是舆论的强制,内心信念的约束等 。法律的实施,虽然也需要人们的自觉遵守,但其具有道德所不及的强制实施力量——国家强制力 。违反道德通常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和自我的良心谴责 。而违反法律将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明确规定的制裁 。
总括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区别可以得知:法律出自国家而道德来自社会,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法律较之道德更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完整性、国家强制性等特点,必然在调整社会关系起着主导地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