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什么时候被定为老人节

重阳节这一天是何时被定为老人节的?为什么定在这一天?国际老人节是每年阳历的10月1日 。

【重阳节什么时候被定为老人节】

重阳节什么时候被定为老人节

文章插图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 , 在1990年12月14日 , 联合国正式将每年的10月1日确立为国际老人日 , 该节日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各国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 并能提出解决办法去应对这一问题 , 进而促进多年龄社会的发展 , 同时做好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
中国的老人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 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2013年的重阳节是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 , 重阳节本意中就含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老、爱老、孝老的文化精髓 , 老年节的入法意味着这种文化精髓从政府层面得到了肯定 。
从二十世纪开始 , 世界人口的寿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人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二十年 ,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 这种变化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 而这种变化 , 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类生活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因此国际老人日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
老人节又叫重阳节 。九月九重阳 ,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 。在9月9这一天 , 全国各地的村、社基本都会举行9月9发红包的敬老爱老活动 。像我们村的9月9 , 重阳节就比较热闹 。多年来举办美食活动 , 让老人过上一个有意义又难忘的节日 , 同时举行文艺表演 , 邀请60岁以上的老人 , 到现场观看 。一边看节目一边吃美食 , 生活过的美滋滋的 。
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自古我国民间就有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爱老敬老的风俗 。
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 , 把“六”定为阴数 , 把“九”定为阳数 , 又称“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 , 日与月皆逢九 , 故曰重九 , 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 , 九在数中是最大数 , 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
重阳节是老人节吗 , 老人节是几月几号?
俗话说的好 , 家有一老 , 如有一宝 , 关爱老年朋友 , 让老人们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 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愿 , 老年节的订立 , 也是为此所做的努力 。那么重阳节是老人节吗?老人节是几月几号?一起来了解 。
你可能喜欢》》重阳节对联大全
问:重阳节是老人节吗?老人节是几月几号?
答:我国的老人节是重阳节 , 在农历每年的九月初九 , 今年的老人节时间是2016年10月9日 , 星期日 。
我国的老年节在农历九月初九 ,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 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 。1989年 , 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而从201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中规定 ,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
“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 , 又为“极数” , 指天之高为“九重” , 指地之极为“九泉” , 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九月初九 , 日与月皆逢九 , 是双九 , 故曰“重九” , 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 , 故称“重阳” , 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
九九重阳 , 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 ,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 有长久、长寿之意 , 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 , 因此 , 重阳节寓意深远 , 自古以来 , 人们就对此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 在现代中国更被订立为属于老人们的节日——老人节 , 提倡大众关爱老人 , 每到这一日 , 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 , 交流感情 , 锻炼身体等等 。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 , 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为什么把九月九日称为“老人节”重阳节的由来农历九月九日 , 为传统的重阳节 , 又称“老人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 把“九”定为阳数 , 而九月九日 , 日月并阳 , 两九相重 , 故而叫重阳 , 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 ,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 , 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 , 俗嘉其名 , 以为宜于长久 , 故以享宴高会 。”现时我国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
重阳节的起源 , 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初 。传说 , 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后 , 侍奉戚夫人的宫女贾某也被赶出宫 , 嫁给贫民 。贾某传言:在皇宫中 , 每年九月九日 , 都要佩茱萸 , 食蓬饵 , 饮菊花酒 , 就能长寿 , 后来这一习俗传人民间 。
重阳节习俗登高 。古代 , 民间当日有登高的习俗 , 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
此习俗源自东汉 。传说东汉的时候 , 有一个叫桓景的人 , 跟随方士费长房学习道术 。一天 , 费长房对他说 , 九月初九这一天将有灾难降临在他家乡 , 他应立刻回家 , 只有让乡亲们每人都在胳膊上系一个绛紫色的袋子 , 里面插上茱萸 , 然后全都外出登高 , 饮菊花酒 , 才能躲过这场大灾难 。桓景听从了师傅的话 , 在九月初九这一天 , 让家乡人全部外出登高饮酒 。晚上回家的时候 , 发现家中的鸡、狗、牛、羊全已死了 。费长房说这些动物代家乡人受祸了 。从此 , 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便流传至今 。
随着岁月的流逝 , 重阳节登高的迷信色彩已逐渐淡化 , 登高已不再是为了躲灾避祸 , 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之一 。九月初九 , 正是秋高气爽、山清云淡的季节 。此时登高远眺 , 使人心旷神怡 , 有益于身心健康 。现在有许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行登山会 。
赏菊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 , 据传源于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诗、酒出名 , 更以爱菊而闻名天下 。后人皆效之 , 遂有重阳赏菊之风 。旧时士大夫 , 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 以求和陶渊明更相近 。北宋京都开封 , 重阳赏菊很流行 ,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 。清代以后 , 赏菊之俗更加昌盛 。虽不限于九月初九 , 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九月初九 , 正是菊黄蟹肥时 。菊花一团团、一簇簇 , 争相开放 , 千姿百态 , 十分讨人喜爱 。人们喜爱的不单单是它美丽的容颜 , 更值得赞赏的还是它刚强的气质 。在深秋的冷风中 , 唯有菊花争奇斗艳 , 使秋日添了生气 , 多了艳丽的色彩 。也正是如此 , 赏菊的风俗一直保存下来 。在萧瑟的深秋 , 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行菊花会、菊展 。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景象 , 吸引着很多的游客驻足观赏 。
饮菊花酒 。饮菊花酒更被附会上神话色彩 , 说饮菊花酒可以辟邪 。菊花在秋日冷霜中绽放 , 清冽芬芳 。人们觉得它是延年益寿的佳品 。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时候 , 人们就将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 , 和黍米一起酿制 , 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才开封饮用 。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 , 在唐代就已经很流行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御寒避祸 , 或佩戴于臂 , 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 , 也有插在头上的 。多数是妇女、儿童佩戴 , 有的地方成年男子也佩戴 。除了佩戴茱萸外 , 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风俗 。清代 , 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 “解除凶秽 , 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 , 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
吃重阳糕、喝重阳酒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应景食品 , 和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 。重阳糕是用面粉加上枣、栗子或其他干果蒸做而成的 , 上面插着小彩旗 。明清时期 , 吃重阳糕很有讲究 , 糕要做成九层 , 呈宝塔状 , 上面做成两只小羊 , 以符合重阳(羊)之意 。在九月初九清晨 , 长辈们将重阳糕切成薄片 , 放在没成年子女的额头上 , 口中还祝福说:“愿我的孩子事事皆高 。”这是取“糕”与“高”谐音 , 表达长辈对晚辈的殷切祝愿 。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吃糕 , 也就预示着未来的日子步步高升 。
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
重阳节的寓意就是一元肇始、长寿长久 , 这是一个非常吉祥喜庆的节日 。一来重阳的意思就是双九 , 在道教中有着九九归一、一元肇始的含义 , 也就是新生的开始 , 是一个非常吉祥的含义;二来数字九在还是最大的数字 , 代表着最尊贵至极的含义 , 所以重阳节又有着长寿、长久、富贵等等吉利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