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对泣中的新亭在哪里

新亭对泣 解释 出处 。。。谢谢【解释】: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 。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表示怀念故国
《新亭对泣》文言文阅读答案有哪些?原文

新亭对泣中的新亭在哪里

文章插图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言语.新亭对泣》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
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 。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
至:遇到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西南,依山临江,风景秀丽 。
藉卉:坐在草地上 。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
殊:不同 。
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 。
戮力:合力 。
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
何至:哪里至于 。
楚囚:春秋时楚国钟仪被晋所俘,但他仍旧戴着楚国的帽子,以表对祖国的怀念 。现多指囚徒,用来比喻处境窘迫 。
译文
南下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相互约请在新亭聚会,坐在草地上饮酒会餐 。周侯顗在席间叹息说:“这里的风景跟洛阳的没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大家都相互对视,流泪不止 。只有王导脸色骤变说:“我们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来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亡国的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 。”
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世居京口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新亭对泣文言文赏析1. 《新亭对泣》文言文阅读答案有哪些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言语.新亭对泣》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
1. 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 。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
2. 至:遇到
3.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西南,依山临江,风景秀丽 。
4. 藉卉:坐在草地上 。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
5. 殊:不同 。
6. 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 。
7. 戮力:合力 。
8. 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
9. 何至:哪里至于 。
10. 楚囚:春秋时楚国钟仪被晋所俘,但他仍旧戴着楚国的帽子,以表对祖国的怀念 。现多指囚徒,用来比喻处境窘迫 。
11. 译文
南下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相互约请在新亭聚会,坐在草地上饮酒会餐 。周侯顗在席间叹息说:“这里的风景跟洛阳的没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大家都相互对视,流泪不止 。只有王导脸色骤变说:“我们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来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亡国的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 。”
12. 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世居京口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2. 新亭对泣 过江诸人 相邀新亭,相视流泪的原因是什么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
周候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亮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文章释义 渡过长江的各位人士,每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请在新亭这个地方聚集,就着美丽的花朵,边赏花边饮酒作乐 。
周候在中间坐着,叹道:“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 。”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 。
只有丞相怒气豪迈,说:“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像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可见,那几位对泣的原因是亡国之悲 。
3. 文言文阅读答案 《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哪些《新唐书·高崇文传》 光颜,字光远 。
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 。长从河东郡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 。
随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如神,益知名 。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
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 。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诏以本军独当一面 。
光颜乃壁溵水 。明年,大破贼时曲 。
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 。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蝟 。
子揽马鞅谏死深入 。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 。
当是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敢前,独光颜先败贼 。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
十二年四月,光颜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 。”郾城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 。
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 。”光颜许之 。
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侍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蔑之 。
饬名姝,教歌舞、六博,举止光丽,费百钜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 。”光颜约旦日纳焉 。
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 。光颜徐曰:“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 。”
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 。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 。
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 。参考译文;李光颜,字光远 。
葛旃小时候把骑射技术传给他,常常叹息他的天资敏捷矫健,自己赶不上他 。长大后光颜跟从河东军担任副将,讨伐李怀光、杨惠琳,立下战功 。
跟从高崇文平定剑南,屡次出入敌营,拔取旗帜,神出鬼没,名声更响 。被提拔兼任御史大夫,历任代、洺二州刺史 。
元和九年讨伐蔡州,李光颜凭借陈州刺史的身份充任忠武军都知兵马使 。刚刚过了一个月,就被提升为本军节度使,皇帝诏令用他的部队独当一面 。
李光颜就在溵水边构筑营垒驻守 。第二年,在时曲大败敌军 。
起初,敌军凌晨就用阵势压制住他的阵营,部队不能冲出去,李光颜就毁掉营垒的栅栏,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军之中,往返冲突,敌人认识光颜,弓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地射往他的身上 。他的儿子拉住他的马缰绳苦谏他不要深入敌阵,李光颜挺着大刀斥退他,于是全军将士奋勇争先,敌军才溃败了 。
正当这个时候,各路藩镇的部队环绕蔡州十多处,都相互顾忌,不敢向前,只有李光颜先打败敌军 。当初,裴度宣谕抚慰各路藩镇的部队回朝复命,对唐宪宗说:“李光颜勇敢而且忠义,一定会立功 。”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李光颜在郾城击败敌军,打死百分之三十的敌军,估计他们的铠甲共有三万,全部画上雷公符、斗星,署名:“破城北军 。”郾城守军邓怀金非常恐惧,郾城县令董昌龄趁着这种形势劝邓怀金投降,并且前来请求说:“城中士兵的父母妻子儿女都抵押在贼人手里,如有不经战斗就投降的,将诛灭全族 。
请您攻打城池,我举火求援,求援到了,您打败他们,我就把城池献出来 。”李光颜答应了他 。
贼兵已被击败,董昌龄奉献伪县印玺,邓怀金率领所有将领穿着平时的衣服开门待降 。都统韩弘平素傲慢骄纵,私下挟持贼兵,自显威风,并厌恶李光颜忠勇有力,思考用什么办法来扰乱他 。
他训练有名的美女,教诲他们歌舞、弈棋,并精心打扮,使她们光艳靓丽,耗资百万,派使者把她们送给李光颜,说:“李公为了君王而在野外风餐露宿,我恭谨的进献一些侍奉的人,慰劳您征战的勤苦 。”李光光颜约使者第二天早晨收纳侍奉的人 。
李光颜于是集合将校,大摆宴席,引领使者带着侍奉的美女到了,一个个曼妙清秀,举止优雅,全军将士吃惊的看着 。李光颜慢慢地说:“我离开家室已久,是为国家分忧,实在没有什么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 。
但是,我们的将士都抛妻别子,上刀山,下火海,怎么唯独把女色作为快乐?替我感谢韩公:天子对我李光颜恩德厚重,我发誓不和贼兵共存!”指着心脏说:“即使死了也忠贞不贰 。”于是呜咽泪下,几万将士都感激流涕,于是厚赏使者,让他将这些侍者带回去 。
于是李光颜部队士气更加高涨 。李光颜秉性忠义,善于安抚士卒,他的士兵都乐意被他任用 。
也许因为军队强劲勇悍,常常担任各路军队的相逢,所以多次建立功勋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 逮:抓住B.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 擢:提拔C.光颜乃壁溵水 壁:构筑营垒驻守D.饬名姝,教歌舞 饬:整治,训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B.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蟹六跪而二螯C.光颜约旦日纳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D.善抚士,其下乐为用 向为身死而不受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我去家室/ 。
任诞文言文1. 任诞 文言文翻译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 。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 。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
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 。”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
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 。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 。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 。你该赶快准备酒肉 。”他妻子说:“遵命 。”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 。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 。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 。”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
刘公荣和别人喝酒时,会和不同身分、地位的人在一起,杂乱不纯,有人因此指责他 。他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同类的人,更不能不和他一起喝 。”所以他整天都和别人共饮而醉倒 。
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 。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 。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2. 任诞 文言文翻译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 。
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 。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
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 。”
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 。
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 。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 。
你该赶快准备酒肉 。”他妻子说:“遵命 。”
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 。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 。
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 。”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
刘公荣和别人喝酒时,会和不同身分、地位的人在一起,杂乱不纯,有人因此指责他 。他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同类的人,更不能不和他一起喝 。”
所以他整天都和别人共饮而醉倒 。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 。
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 。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
3. 文言文世说新语 任诞 (五则)重点翻译是这五则吧?:) 荀巨伯 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人 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
值:遇到 。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
贼:对敌人的蔑称 。郡:指郡城 。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 语:告诉,对……说 。
今:将,很快,时间副词 。子:您,对人的尊称 。
去:离开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yé)?” 相视:看望您 。
相,用在动词前,兼有指代作用,是指代性副词,可译“您” 。败义:违背正义 。
败,毁坏 。以:而,连词 。
求生:求得活命 。岂:难道,副词 。
所行:所为 。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
第一段写荀巨伯在危难中不肯离开病友,败义求生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独止:独自停留 。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 委之:抛下他 。
委:抛弃 。宁:宁愿 。
第二段写荀巨伯在贼兵面前表示愿以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
一郡并获全 。我辈:我们这类人,我们这班人 。
辈,表示复数 。国:这里指郡城 。
班:返回 。并获全:都得到保全 。
第三段写贼兵因受荀巨伯的义举感动而退兵 。【译文】 荀巨伯从远地来看朋友的病,正遇上胡人的贼兵攻打郡城 。
那位朋友对巨伯说:“我快要死了,您可离去 。”巨伯说:“(我)从远地来看望您,您要我离开,违背正义而求得活命,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为吗?" 贼兵已经进城,到了那位朋友家里,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一郡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敢于独自停留?”荀巨伯说:“我的朋友有病,不忍心抛下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代替朋友的生命 。
" 贼兵相互说:“我们这班人是无义之人,进入了讲正义的地方!”于是退兵而回,全郡都得到保全 。【简析】 本篇选自“德行”门 。
它记叙了荀巨伯为了保护病友,不肯“败义以求生",愿以“身代友人命”,感动得贼兵羞愧退走的故事,歌颂了荀巨伯忠于友情,重义轻身的可贵品质 。【注评】 新亭对泣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 。
辄相邀新亭,藉(jiè)卉饮宴 。过江诸人:指东晋初年避难到江南的中原部分士族官吏 。
美曰: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辄:总是,往往,副词 。
新亭:又名劳劳亭,三国时吴国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 。藉卉:坐在草地上 。
藉,以……为垫 。卉,草的总称 。
周侯中坐而叹曰: 周侯:周一(yǐ),字伯仁,汝南安城(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官至尚书仆射(yè) 。侯,州牧的美称 。
周颉曾任荆州、兖州刺史,故尊称“周侯” 。中坐:坐在正中 。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这句意思是说:(东晋首都建康与西晋首都洛阳)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异啊!殊:不同 。正自:只是 。
山河之异:指当时中原地区被匈奴人占领,他们不能再在洛阳黄河边宴会了 。皆相视流泪 。
唯王丞相愀(qiǎo)然变色曰: 王丞相:指王导,字茂弘,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晋元帝时任丞相 。愀然:神色严肃的样子 。
“当共戮(lù)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戮力:合力,尽力 。神州:中国,这里指已被少数民族占领的中原地区 。
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军用仓库),见钟仪,问之曰:‘南冠(戴楚国的帽子)而絷(束缚)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后来,“南冠”“楚囚”都成了“囚犯”的代称 。
【译文】 过江来的诸位名士,每到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总是互相邀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会宴 。有一次,周颉坐在正中,叹气说:“(这里的)风景(与洛阳)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异啊!”大家都互相望着流眼泪 。
只有王丞相神色严肃地说:“我们应当共同为朝廷尽力,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 【简析】 本篇选自“言语”门,题目是后人加的 。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
次年,司马睿(ruì)在建康(今南京市)即位,建立东晋王朝,是为晋武帝 。当时中原沦陷,士族多渡江南下 。
这则故事反映了西晋灭亡后逃往江南的士族官僚,对丧失国土,偏安一隅形势下的不同态度,一种是周颉的忧郁感伤,一种是王导的奋发自信 。作者肯定的是后一种 。
这则短文语言简练,三言两语就使两种人的神情毕现 。【注评】 桓南郡好猎 桓南郡好猎 。
桓南郡:桓玄(369—404),字敬道,桓温之子,袭父爵为南郡公,故称“桓南郡” 。东晋安帝时为江州刺史,都督荆、江等八州军事,据江陵 。
元兴元年(402),举兵东下,攻人建康 。404年,废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 。
刘裕起兵讨玄,玄兵败被执,斩于江陵 。每田狩(shòu),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xí) 。
田狩:打猎 。蔽隰:遮盖原野 。
隰,低湿的地方 。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zhēn)所指,不避陵壑(hè) 。
驰击:奔驰追击(猎物) 。甄:军队的左右两翼 。
所指:所指向的地方 。陵壑:丘陵和山沟 。
或行(háng)阵不整,麇(jǖn)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jì)束 。或:如果,连词 。
行阵:军队行列 。麇:獐子 。
腾:跳跃 。逸:逃跑 。
参佐:僚属,部下 。系束:捆绑 。
桓道恭,玄之族也 。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 。
桓道 。
4. 答谢中书书和世说新语任诞的有关古文阅读任诞第二十三之四十七、兴尽而返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阴,有天晚上下起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斟酒 。举目望去,天地一片洁白,王徽之起身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逵),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徽之立即乘上小船连夜去找戴安道 。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来到戴安道家门口却没进去见面,而是转身回去了 。有人问他缘由,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5. 答谢中书书和世说新语任诞的有关古文阅读任诞第二十三之四十七、兴尽而返(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译)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阴,有天晚上下起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斟酒 。
举目望去,天地一片洁白,王徽之起身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逵),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徽之立即乘上小船连夜去找戴安道 。
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来到戴安道家门口却没进去见面,而是转身回去了 。有人问他缘由,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
6. 古文翻译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原文及翻译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 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
因起彷徨,咏 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 。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 而返 。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卫军云:“酒正引人着胜地 。”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
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
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 。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王子猷住在山阴县 。
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 。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 。
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 。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 。
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卫将军王荟说:“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 王子猷坐船进京,还停泊在码头上,没有上岸 。
过去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可是并不认识他 。这时正碰上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听到有个认识桓子野的客人说,那是桓子野 。
王子猷便派人替自己传个话给桓子野,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试为我奏一曲 。”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向听到过王子猷的名声,立刻就掉头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为王子猷吹了三支曲子 。
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 。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
7. 文言文任诞中郗无忤色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大概是郗恢和王子猷是好友并且为人大方有度量,有名士之风 。
《世说新语 任诞》这一篇描述的都是这一类的人和事情
郗无忤色出自《世说新语 任诞》
原文如下:王子猷诣郗雍州,雍州在内,见有毾登毛,云:“阿乞那得有此物?”令左右送还家 。郗出觅之,王曰:“向有大力者负之而趋 。”郗无忤色 。
翻译:王子猷(王徽之)去郗雍州(郗恢)那里,郗恢当时在里屋,王徽之见他家有彩色的羊毛毯子,就说:“阿乞(郗恢小名)你怎么会有这个东西?“说罢就让手下人搬到自己家里 。郗恢出来后见毯子没了,王徽之对他说:“刚才有个大力士抗着毯子跑了 。“郗恢听了也没有责怪的意思 。
8. 《新亭对泣》文言文阅读答案有哪些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言语.新亭对泣》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
1. 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 。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
2. 至:遇到
3.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西南,依山临江,风景秀丽 。
4. 藉卉:坐在草地上 。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
5. 殊:不同 。
6. 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 。
7. 戮力:合力 。
8. 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
9. 何至:哪里至于 。
10. 楚囚:春秋时楚国钟仪被晋所俘,但他仍旧戴着楚国的帽子,以表对祖国的怀念 。现多指囚徒,用来比喻处境窘迫 。
11. 译文
南下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相互约请在新亭聚会,坐在草地上饮酒会餐 。周侯顗在席间叹息说:“这里的风景跟洛阳的没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大家都相互对视,流泪不止 。只有王导脸色骤变说:“我们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来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亡国的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 。”
12. 作者
【新亭对泣中的新亭在哪里】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世居京口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