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皆兄弟下一句是什么?你好,这个我知道 。四海之内皆兄弟,下一句是君子何患乎无兄弟 。该句出自《论语·颜渊》 。

文章插图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下一句名言是什么四海之内皆兄弟下一句名言是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出处: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译文:子夏问司马牛为何终日苦恼 。他忧愁地说道:“别人都有兄弟,单单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死生听之命运,富贵由天安排 。君子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待别人言辞恭谨,合乎礼节,那么天下之大,到处都会有你的兄弟 。君子又何必忧虑没有兄弟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运用
成文用法:“四海之内皆兄弟”意为天下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样亲 。该成语多作分句或独立成句,也作定语;含褒义 。常置于“古人云”“俗话说”一类话后面,作为古语被引用 。
运用示例: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四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有何伤乎!且请坐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回施俊道:“岂敢,岂敢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焉有见笑之理 。”艾虎听了“皆兄弟也”,以“皆”字当作“结”字,答道:“俺乃粗鄙之人,焉敢与斯文贵客结为兄弟 。既蒙不弃,俺就拜你为兄 。”
陈国凯《难得糊涂》二:“我说了声‘谢谢!’他笑道‘谢什么,四海之内皆兄弟 。丁同志,我真的要感谢你呢 。’”
四海之内的下一句是什么四海之内皆兄弟没有下一句
释 义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四海”指天下,全国 。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出 处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的上下文是什么?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完整的句子上下文为“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皆兄弟也 。”
典故来源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有一次向孔于请教怎样做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 。”司马牛问道:“不忧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呢”
司马牛告辞孔子后,见到了他的师兄子夏 。他忧愁他说:“人家都有兄弟,多快乐呀,唯独我没有 。”子夏听了安慰他说:“我听说过:“一个人死与生,要听从命运的安排,富贵则是由天来安排的 。’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 。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下一句是什么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
出自:
旧题苏武诗/别诗四首·其一
佚名〔两汉〕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
译文:
兄弟的亲密关系就像树叶长在树枝上,朋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相亲 。
四海之内都是兄弟,谁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 。
何况我们是枝干相连的骨肉兄弟,我和你同出于一个身体 。
从前亲近的如鸳鸯,现在像是居于西方的辰星与居于东方的辰星彼此出没不相逢 。
从前总是在一起,现在遥远的像北方的胡人与南方的秦国人 。
在即将离别之际,越发觉得情谊日益亲切 。
麋鹿遇到好草总是嗷嗷呼叫它的同伴一起来吃,它可以用来比喻我宴饮嘉宾的心情 。
我有一樽酒,想赠给远行的兄弟 。
希望你再多留一会酌饮此酒,以叙我们平日的亲爱之意 。
诗词赏析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二句既承上而言,说出了兄弟平时相处弥觉珍贵、离别后尤感痛苦的原因,又为下文对临别饯行、樽酒留人的描写预作交代 。汉诗转折、联结高妙,浑然一体而不见针迹线痕,于此可悟 。
然而这二句的好处还不仅见之于它在全诗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以浅显的语言,说出了一种人生中的宝贵体验:这就是当一个人要失去某件东西时,会超乎异常地体会到它的珍贵 。人与物的关系是这样,人与人的关系更是这样 。
诗人正是在离别在即时,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 。因此他在为将要远行的亲人饯别时,一再要以酒相赠,以酒留饮,以酒叙情 。酒是消愁物,诗人当时的心情和行人当时的心情,都在这种赠别和留饮中表露无余 。
【四海之内下一句】“鹿鸣”二句系化用《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意,有兴起和借喻设筵饯别之妙;末四句状写赠别留饮情状,言近意远,词浅味浓 。人至临别而以杯酒相赠,愿以此挽留片刻而畅叙平生之亲,此景此情不能不令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