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什么意思

解释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句话的意思并且说出为什么会出现此情况?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高级官员中没有一个是平民百姓,往往都是大世家的子弟,反之,下品官员、一些芝麻小官也不会有让名门望族担任,往往都是一些没有什么身份的人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什么意思】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出现原因: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导致的结果 。
寒门无士子什么意思?说的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后来各参与方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 。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命陈制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 。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 。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
品第人物
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 。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 。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
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 。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
3、定品:即确定品级 。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 。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 。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 。于是就形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