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革命后的发展

英国、美国革命各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共同影响:【美国革命后的发展】

美国革命后的发展

文章插图

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革命胜利后颁布的法律文件都确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
这三次革命全部都是暴力革命,通过建立自己的军队与组织来反对封建统治或者殖民统治.
英法是封建专治的国家,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和法国的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是受英国控制的殖民地,英国殖民统治也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后,英法两国由封建国家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也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变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这三国革命都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启示:本国的反动派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当革命力量薄弱的时候要广泛联合国际进步力量,形成统一战线,要警惕国际反动势力帮助国内反动势力复辟;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要经历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 。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性与反动性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 。
美国一战后变得怎样?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 。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
二、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 。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 。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 。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 。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 。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 。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 。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 。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1927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 。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
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 。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 。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 。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增长 。
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 。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
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 。“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 。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 。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 。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 。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很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
阐述一下美国从最早独立到二战后的发展史经济持续飞速发展——遇到经济危机大萧条——经济复苏,保持稳定
1776初独立,经济陷入危机
1787立宪,经济开始走上发展之路
1791美利坚第一银行成立
1857第一次经济危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部大开发
1861-1865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发行林肯绿币
1901购买阿拉斯加,开发之
1914-1918一战,大发战争财
1921剪羊毛危机
1921-1929柯立芝繁荣
1929-1933大萧条
1933-1939罗斯福新政,经济恢复稳定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为什么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崛起的原因:
一、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窗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与美国大量出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产品相反,美国在棉纺织业这个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技术上虽然也有很大改进,但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一直是棉织品净进口国 。这种历史事实说明,一国在传统产业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在新兴产业上可以一跃超过发达国家 。
演化经济学对此在理论上已经证明,落后国家利用劳动力、资源等成本要素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试图在传统产业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将永远不会缩小与后者的经济差距 。相反,在新技术革命刚刚兴起的时候,虽然新技术最初出现在发达国家,但由于其技术体系处于最原始的早期阶段,科技知识大都处于公共领域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知识的意会性程度很低,落后国家在这时如果能够迅速进入新技术体系,就有可能把发达国家在早期新技术和科学基础的领先地位转移到本国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初三十多年中,德国也是这样崛起的,而英国却因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领先地位,锁定在旧技术经济范式之中,导致了其工业力量的衰落 。
二、巨大国内市场规模的关键作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美国并不是新技术的最初发明者;即使是从一开始就走在世界前列的电力电气工业,美国在技术发展上也不具有占先优势,基础科学研究更是落后于英、法、德,那么,美国是如何抓住新技术革命机会窗口的呢?
美国巨大、丰富的市场使美国在国际比较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由于本国市场狭小,欧洲技术创新在原有的技术轨道上难以开发新产品并大幅度提高生产率,而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很快开发出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新专利,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技术先发国的市场 。
三、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独享巨大国内市场为美国提供的技术创新租金
美国在19世纪许多行业上技术落后于欧洲国家,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行业中基本没有外国直接投资,而直接投资却是开发优势技术的天然渠道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此是不会感到惊讶的,因为他在1913年就指出,曾有人说拉丁美洲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但从未听人说美国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这是因为我们不给他们这种权利,原因就在于投资于某个国家的资本会占有并且统治该国 。美国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华为和三一重工最近在美国的遭遇就是明证 。正是由于实行了高关税保护和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一旦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反向工程”被引进,美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就会为这种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欧的技术领导地位也就不得不让位于美国了 。
四、高工资战略
由于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美国的崛起并不是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而是通过内向型经济实现的,国内市场规模除了人口规模外,美国民众的工资增长是其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崛起时期的政治家认为,工业化不能像英国那样靠剥削工人来实现,而要靠开发大自然的技术创新租金为美国人民提供高工资来实现,所以,他们绝不允许像100多年后的跨国公司那样“把利润带走,把GDP留给中国”,因为这样的话,美国人民的高工资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了 。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把低工资看做是竞争优势相反,当时的美国工业保护主义者却把低工资看做是“祸根”,称作是“乞丐劳动力” 。他们认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机器生产将使高工资国家在单位劳动力成本上比廉价劳动力国家更低,原因就在于机器生产率的增长超过了工资的增加,因此,“不管在何处,由高收入劳动者所组成的国家都必将战胜‘乞丐劳动力’的国家” 。
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美国工人的高工资刺激了用机械替代昂贵的劳动力,而机械发明导致了更高的生产率,从而使工资更高,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在更高程度上采用新的发明 。因此,在技术创新与工资增长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这是美国依靠美国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基础,这也是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头四十年就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
五、发明创造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深植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这种文化的形成与美国政治家的大力提倡是密不可分的:自本杰明·富兰克林以来,对科学技术的尊崇就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持久特征 。美国卓越的政治家亨利·克莱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就指出,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培育实用技术和制造工艺优势的国家在力量上必将胜过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国家;而在鸦片战争150年之后的中国,政治家们一方面在津津乐道“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在带头购买外国品牌汽车,其命运的差别由此可略见一斑 。法国著名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访问美国后,在他1836年的经典性著作《美国的民主》中由衷地赞叹到:在美国,人们对科学中纯粹实用部分的理解令人钦佩,同时又对那些在应用中直接需要的理论部分给予认真的关注,在这方面,美国总是展现出一种自由的、原创的和富于发明的心智力量 。
因此,这种文化造就了对技术新动向的高度敏感,欧洲的任何技术动向,几乎马上在美国就有反映,其反映之快,超过欧洲大陆本身,这几乎成为美国的一个传统 。例如,1803年,英国开始研发蒸汽动力机车,但在英国还没试制成功的时候,1807年美国就成功地试航了蒸汽推动的轮船 。欧洲人发明了电的理论,而对之理解最透彻的却是美国的爱迪生和贝尔等人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为什么美国发展迅速经济需求是第一,而经济发展又是受其他因素影响,美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无论是政治位置还是自然条件,远离战火且资源丰富地域广阔,而且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没历史的积淀的同时,也没有强大的历史保守着的强大阻力既没有强大的飞剑实力的阻力,基于这一点,美国政府是资本主义化的,它的政策也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所在政策上也有利于它的工业化 。美国初期是一个农业国家,他有着极大的经济需求和市场这是继主要的经济原因,再加上禁运法令这一催化剂,势必促使美国的工业化,基于上述原因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