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问事仙姑

何仙姑的故事1、吃桃成仙

广州增城问事仙姑

文章插图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 七出生 。是增城县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之女儿,十三岁时在入山采茶时遇见一位道士 。道士给她吃了一个桃子,从此不饥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后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白日登仙 。
2、吃云母成仙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 。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的女儿,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 。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 。
后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 。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 。此后,她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原来那井与河是相通的 。在当时传为奇案,遂有秀姑已经“登仙”的传说 。
【广州增城问事仙姑】仙姑还在代宗大历年间(766-779)现形于故乡小楼,有人看见她在西园寺一棵荔枝树下乘凉,把绿绸腰带挂在树上 。如今此地称“挂绿园”,而这棵荔枝所结的果实均有一条绿色彩带,即增城著名的“挂绿荔枝” 。
3、罗浮山采杨梅
广州有何二娘,以织鞋为业,二十岁那年突然去罗浮山寺,常为寺众采杨梅充斋,但罗浮山并无杨梅,故僧众都不知这些杨梅从何而来 。
罗浮山北四百里外,有循州山寺,寺前有杨梅树,大数十围 。有一次循州寺僧来罗浮山,谈起某月某日有仙女到他们寺前采梅,罗浮寺僧一听,正是何二娘采梅充斋之日,于是远近都知道她是“仙女”了 。
唐开元(713-741)中,敕命黄门使往广州访求何二娘,得之,但她却在随黄门使赴京途中突然失踪,从此绝迹人间 。其后也有学者猜测这个何二娘就是增城的何仙姑 。
扩展资料: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时雨 。歙南 覆船山,十道石门内,有座何仙姑庙,传承千年,坐落在倒挂荷花的龙穴里面,因为她在这个荷花形里面羽化登仙的,隐喻二层意思 。
一,倒挂,迎合 覆船 山的妙意(也称佛全山,山上全是佛),是佛光覆盖,普照的意思,二,荷花,佛的莲花座,佛生于莲,佛的空性,佛的根性 。所以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是故雅称:“荷仙姑” 。
相传,何仙姑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位列八仙 。
-何仙姑
何仙姑是谁何仙姑是中国神话传说里的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因为后世流传的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所以称为“荷仙姑” 。
在中国民间传说里“八仙过海”是脍炙人口的故事,而何仙姑作为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也被大家熟知 。传说何仙姑是治世渡生而得道的,所以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她的庙宇 。比如西安建的八仙宫,泰山的王母池都是祭祀她的地方 。民间故事里何仙姑与吕洞宾纠葛颇多 。
传说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广州增城县人,出生在唐代武则天时期 。她十三岁的时候入山采茶时遇见一位道士,这个道士给了她一个桃子,何仙姑吃了桃子后感受不到凡人的饥渴,对于人间世事有了超脱一般人的感悟,在多年之后就顿悟升仙了 。
何仙姑升仙以后,感念人间百姓的疾苦,经常去南方干旱的地方行云布雨,提高大家的收成,还会消除瘟疫,解救众生 。所以凡间就流传,在有需要的时候,虔诚祈祷,何仙姑就会及时来帮助你 。
关于何仙姑资料,传说,必当重谢一提起何仙姑,人们很容易想起「八仙过海」的故事 。八仙是宋金时期出现的一组神仙群 。据载,八仙还分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何仙姑等八仙属中八仙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 。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锺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 。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何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 。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人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傲游东海 。后来八仙与四海龙王死战,恰好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并出面调停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这就是「八仙过海」的故事 。
古代有许多女仙 。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的女神仙,其形象多为一手持荷花的美丽女子 。或称,她手持荷花,才以谐音为何姓 。另据说原来曹国舅手持的法宝是“笊篱” 。但堂堂国舅拿着家庭妇女用来做饭的工具实有不雅,换一个女仙来拿这件法宝更为合适 。笊篱在以后因美学上的需要才变成了荷花 。爱好颜真卿书法者对麻姑应有所闻 。麻姑,姓黎,字琼仙,是唐朝放出的宫人,曾在〝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相传在今江西南城县城西)修道成仙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曾为之撰《麻姑仙坛记》,刻碑纪念,至今犹存 。但麻姑在民间的影响远不及何仙姑 。
何仙姑的身世及成仙经历,众说纷纭 。其原型主要有广州增城何仙姑、维扬(江苏扬州)何仙姑和永州(湖南零陵)何仙姑 。增城何仙姑带有外丹道色彩,其传说自唐朝始就逐渐得到传播,但与八仙成员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维扬、永州何仙姑传说发生并盛传于宋代,均带有巫术色彩且都和吕洞宾有密切关系 。(吴光正,海南大学学报(社),2004,22(1):54)
宋朝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说,宋庆历(10411048)年间,衡山有一位叫何仙姑的女宫被天火所毁,残留的宫柱上雕刻有“谢仙火”三字 。人们不知这三字为何意,就问何仙姑,何仙姑回答说:“雷部中鬼 。”意思是说谢仙为雷部中鬼 。人们翻《道藏》,果然找到谢仙之名,其神职为司火 。这样,人们更加崇拜何仙姑,奉之为真仙 。还有一种说法是何仙姑吃了仙桃成仙 。据魏泰《东轩笔录》载,永州一何氏女,小时候遇仙人,授一枚仙桃,食后永不饥饿,并能预知吉凶,同乡人称她为何仙姑,土大夫也常常找她卜问前程 。另据《福建通志》记载:“仙姑世居武平南岩” 。说法不一,在此不一一列举 。或许何仙姑实是南方地区的一位“女巫” 。“由巫入仙”过程中,强化了她的道教色彩 。
下面主要谈增城何仙姑的有关传说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五、《历代神仙通鉴》卷四载:何仙姑为增城县何泰之女,唐天后时,居住在云母溪,约十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梦见神人教食云母粉,说可轻身不死 。何仙姑按神人指点服食了云母粉,发誓终身不嫁人,便渐渐有了一些仙气,能从一个山顶凌空走到另一个山顶 。唐中宗景龙(707710)年中,终于升天成仙 。中山大学伊蓉博士称,何仙姑是最晚进入八仙的成员,但何仙姑的仙事,甚至比八仙中曹国舅、铁拐李早许多,这不仅和全真教的发展有关,更与社会的发展,和宋元明妇女地位的提高有关 。
另有一个传说,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 。其父何泰以做豆腐为业 。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 。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 。后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自投家门前的水井 。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但死不见尸 。此后,她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原来那井与河是相通的,在当时传为奇案,遂有秀姑"登仙"的传说 。另说是莆田的县令调往增城任职的途中,船舵后方有女尸逆水追随,此尸乃何仙姑真身 。我想,这个古老的传说主要是将闽粤两处盛产荔枝之地加以链接 。粤人熟知广东增城、高州的荔枝,殊不知莆田也是著名的“荔枝之乡” 。莆田城向称“荔城” 。莆田有一棵植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距今已1200多年的古荔“宋家香”,足与“增城挂绿”齐名 。
据说,增城挂绿荔枝因与何仙姑传说有关 。相传是何仙姑在大会群仙于增城西园寺的时候,把一条翠绿色的绸带挂在荔枝树上,挂绿荔枝由此感染仙气而成 。2001年,增城市政府为还“挂绿”于人民,将当年的十颗挂绿向市民公开拍卖,最贵一颗为5.5万元 。在2002年第二届拍卖时,最贵一颗为55.5万元,成为世界水果之王,入选吉尼斯纪录 。
增城小楼镇有“何仙姑家庙”,增城石滩镇沙陇村那里也有何仙姑庙 。何仙姑家庙名气大,开发价值大 。据增城市小楼镇镇长江惠雄介绍,何仙姑是惟一有考证出处的八仙中唯一女仙,《辞海》里也有记载何仙姑是增城小楼镇人 。查1979年《辞海》称,何仙姑相传是唐广州增城女子,住云母溪 。但查1997年版《辞源》则采用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