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出自“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文章插图
原文节选: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天下之通义也 。”
译文:
孟子说:“既然是这样的道理,那么治理天下的事偏能边耕作边干的吗?有官吏们的事,有小民们的事 。再说一个人身上(所需的用品)要靠各种工匠来替他制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作而后使用,这是导致天下的人疲于奔走 。
所以说:有些人动用心思,有些人动用体力 。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
扩展资料:
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 人”论断是讲的社会分工问题 。
所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在孟子的时代早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现象,他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加以概括,而在“或劳心,或劳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著名“公式”而已 。
由此,一方面的确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 。孟子又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被批倒批臭 。
其实,孟子的原意倒不是论述统治与 被统治的问题 。阴差阳错,这个毕生为“民”请命,呼吁当政者实施仁政的人倒成了统治阶级的代言人 。
-孟子·滕文公上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出自“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出自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意思是:被人管的人要养活别人,管人的人被别人养活 。
原文如下: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
资料补充: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论语》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 。
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
治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什么意思?意思是:下等的做体力劳动,中等的做脑力劳动,上等的统治者别人,该句引申于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原文如下: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原文: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 。
释义:所以说有的人做脑力劳动,有的人做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受人统治;被统治者供养别人,统治者被人供养,这是普天之下通行的原则 。
扩展资料: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

    【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