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手抄报内容: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的故事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 。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

文章插图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 。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千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 。要把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 。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 。应该怎样分呢
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 。”说完了,打马就走 。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 。
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
【韩信两马一前一后的故事】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 。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现在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 。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 。再把满满一罐油 “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 。
小学数学手抄报内容: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的故事
韩信出世的故事战国末年,兵荒马乱 。那时,楚州地界,有个姓马的.大财主 。有一天,马财主看见一个要饭的伢子,一问,这伢子姓韩,父母早死,无依无靠 。正巧,马财主要找个小伙计,就收留了他 。伢子进了马家门,就改姓了马,别人看见他生得又瘦又小,像个猴子,就都叫他马猴 。
一日两,两日三,一晃就是七八年,马猴长成了个小伙子 。他人穷志不穷,生得蛮聪明,什么事情一学就会,一看就懂,很灵巧 。
马财主家有个独生公子,又笨又蠢 。财主请了个先生,教他儿子念书 。那时候,书是用竹片子刻成的竹简,一册书就是一大捆,又笨又重 。财主怕公子费劲,想找个“伴读”,好帮公子搬搬书,抄抄文章 。挑来挑去,就挑上了马猴 。
马猴当了伴读以后,书简不离手,三年下来,公子没念多少书,他倒把财主家的书全读熟了,自己还抄了不少 。这时,公子已娶了老婆,他老婆跟前有个丫头,长得蛮好看 。丫头看见马猴生得聪明灵巧,跟马猴两个暗暗爱上了,没多久,就怀了胎 。哪晓得,公子也早看中了这个丫头,几次调戏她,都被丫头骂走了 。有次刚巧被公子看见了她跟马猴相好,便去告诉马财主 。马财主一听,这还了得,把两人毒打一顿,逐出家门 。
马猴夫妻俩没处安身,就在河边口搭了间顶头棚子,靠打鱼、拾草过日子 。出了马家门,马猴就把姓改了过来,依旧姓韩,自称韩老大,没多久,他老婆十月满足,生了个儿子起名叫韩信 。
韩信从小就十分聪明,他父亲在马家又学了一肚子学问,全都教给了韩信 。韩信七岁那年,他父亲被拉夫拉去筑长城,临走时,给他留下了一把宝剑 。从此,他父亲就一去不回头,到十四五岁时,他的母亲又死了 。韩信成了孤儿,到处乞食,靠钓鱼过日子 。
有关于韩信的一切事迹 相传韩信创造象棋和风筝
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种 。它的来历传说不一,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始创于西汉统帅百万大军的韩信 。
刘邦统一西汉王朝后,屡建战功的大将韩信被吕后诱捕入狱 。韩信自知寿命快到头了,就打算在狱中写一本兵书传给后人 。不料这事被吕后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说他身为犯官,不能擅着兵书 。韩信悲愤难忍,仰天长叹道:“这个婆娘太狠毒了!不但要本王的命,连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当时有个狱卒听到他这句话后,跪在韩信面前说:“王爷!你就把用兵之法传给小人吧!”韩信苦笑了一声说:“本王若不知用兵之道,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如今悔之晚矣,怎么能再连累你遭受杀身之祸呢”狱卒再三恳求,韩信只是不允 。
一天,这个狱卒给韩信送饭时,眼里的泪花直打转转,好像有啥要事对韩信说,又忍住了 。韩信一看他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问狱卒:“大哥,那个婆娘是不是要对我下毒手了”狱卒忍不住哭出声来 。韩信大笑道:“打完兔子杀猎犬,射尽飞鸟折良弓嘛!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没啥可怕的 。”说罢,叫狱卒坐下,韩信取来一根筷子,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框中画了一条“界河”,河中写了“楚河”、“汉界”四个字 。接着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并说:“本王今年刚好三十六岁,一生助汉灭楚,屡立大功,到头来却死在一个女人手里 。你平时对我百般照料,今生今世我再没机会报答你了,就把生平所学的奇术传给你吧 。”他说着叫狱卒取来纸笔,把纸裁成三十二个小块,布在方框内界河两方 。一面的十六块纸片各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块纸片上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字 。
摆好后,韩信边移动纸片边告诉狱卒:“这个方框就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军力 。用兵之道,贵在主帅多谋善变,通盘筹划、奇正配合,以不变应万变……”并具体地教狱卒如何跳马、出兵等 。狱卒边点头边称赞:“奇!王爷真是个奇人啊!”
从那天起,韩信每天都和这个狱卒守着方框(棋盘)研究兵法 。不久,韩信被吕后杀死,那个狱卒也逃走了 。他躲藏在一个深山里,搭了间草棚,开荒种地,全家人自耕自食,一有空闲,就专心研究韩信授给他的奇术 。因纸片易烂,就换成了扁圆形小木头坨儿,为好区别又染成红黑两色 。又据“奇”的谐音,把“奇”叫做“棋”,还写了一本《棋谱》传给了他的儿子 。后人认为棋虽可布阵,但不是真的两军作战,只是一种象征,所以称它为“象棋” 。
风筝的起源与韩信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 。相传,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 。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 。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 。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在乌江边上自杀了,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唐朝赵昕也在《熄灯鹞文》中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让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楚歌传到楚营,动摇了项羽军心 。宋朝的《事物纪原》中还记载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 。
韩信分油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 。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 。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 。要把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 。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 。应该怎样分呢?
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 。”说完了,打马就走 。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 。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
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 。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现在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 。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 。再把满满一罐油“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 。
韩信点兵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 。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 。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 。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 。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 。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 。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 。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 。于是士气大振 。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 。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
简单扼要总结:
1.算两两数之间的能整除数
2.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
3.用1中的三个整除数之和减去2中的整除数之差(有时候是倍数)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一排,多出2人 。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73 韩信画像西汉开国功臣,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 。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 。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
有谁知道关于韩信的简短故事?(悬赏30)急!!韩信胯下之辱
公元前二世纪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这个朝代初具规模的 。但因为父子两代皇帝的暴政,秦朝的统治仅有15年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韩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军事统帅 。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 。建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他与当地的一个小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费饭,可是时间一长,小官的妻子对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的时间,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很恼火,就与这位小官绝交了 。
为了生活下去,韩信只好到当地的淮水钓鱼,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 。”韩信听了很惭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
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看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 。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 。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 。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
其实韩信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 。他看到当时社会正处于改朝换代之际,于是专心研究兵法,练习武艺,相信会有自己的出头之日 。公元前209年,全国各地反对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爆发了,韩信加入其中一支实力较强的军队 。军队的首领就是后来成为下个朝代开国皇帝的刘邦 。最初,韩信只是做了一个管押运粮草的小官,很不得志 。后来他认识了刘邦的谋士萧何,两人经常讨论时事和军事,萧何认识到韩信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于是极力向刘邦推荐,但刘邦仍不肯重用韩信 。
一天,心灰意冷的韩信悄悄离开刘邦的军队,投奔别的起义军 。萧何得到他离开的消息后,也没向刘邦汇报,赶忙骑马去追韩信 。刘邦得到消息,以为是二人逃跑了 。过了两天,萧何和韩信回来了,刘邦又惊又喜,责问萧何是怎么回事 。萧何说:“我是为您追人去了 。”刘邦大惑不解:“过去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个,你都不去追,为什么单单去追韩信呢 。”萧何说:“以前逃跑的将领都是平庸之辈,容易得到,至于韩信是难得的奇才 。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您就再也找不到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刘邦说:“那就让他在你手下作个将领吧” 。萧何说:“让他做一般的将领,他未必肯留下来 。”刘邦说:“那就让他作一个军事统帅吧 。”从此,韩信由一名运粮官变成了一位将军 。在后来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他每战必胜,立下了赫赫功勋 。
